随着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给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由传统的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一纲多本的教材,要求教师能对各种课程形态和教材版本做出优化的选择和合理的运用;教育技术和装备的现代化,要求教师都能自觉地终身学习,自觉地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成为新时代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民教师。然而,传统的单一的教师培训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教师需要能立足本校,根据本校的实际,从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让教师终身都处在培训的良好环境,于是,“校本培训”便由此应运而生了。
目前,对校本培训概念的界定有许多种,但界定的关键是对校本培训的认识。综合众多观点,我们认为校本培训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校本培训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其目的是满足学校
课程及整体规划的需要,满足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培训需求。
(2)校本培训的内容基于学校具体问题的解决。由于每个学校所在的地理位置、所处的文化北京、所发展的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就决定了学校面临的具体问题也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这就决定校本培训的内容千差万别。
(3)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主题,这就意味着学校有自主决定培训的内容、方式。
(4)在学校中进行。校本培训是由学校组织,一般在学校中进行。
因此,校本培训的概念,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可概括为:校本培训是一种为满足学校和教师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主动发起组织,在学校中进行的基于学校具体问题解决的教师培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