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提到作文,一些小学生往往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不会写,不爱写。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为从根本上解决作文难题找到了一条出路。何为贴近学生实际?就是写作教学要加强
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那么,写作教学究竟怎样贴近学生实际?
第一,要立足于学生生活,少写或不写那些让学生无话可写的命题作文。教材中的作文练习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就写,远离学生实际的可以不写。北京光明小学特级教师武琼有一个很好的做法:提倡学生写日记,日记写得好的学生可以免写课本中的作文。日记是学生生活的直接反映,学生写起来束缚少,自然也就容易动笔、乐于动笔,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渐被激发起来。
第二,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和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因为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如流水般悄悄溜走。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情的主动意识,教师首先要做捕捉素材的能手。教师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而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之味,从而,让笔下流淌出漏漏的清泉。
第三,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开发学校生活,联系家庭生活,抓住社会生活;安排随文练笔,设计课堂练笔,捕捉时事练笔……如针对小学生不懂孝敬父母的现状,在班内开展“听爸爸妈妈讲把我养大的故事”“爸爸妈妈,请让我来关心你帮助你”等活动,活动后让学生动笔;春天来了,春雨飘洒,“春雨贵如油啊!”于是精心设计“春雨颂”的活动;北京申奥成功、上海申博成功,组织“我为中国喝彩”演讲会,然后动笔写作;“非典”时期,不仅让学生懂得预防非典的知识,还要把发生在“非典”时期的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读给学生听,活动后让学生动笔……先让学生“心动”,再让学生“笔动”,学生才能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案例一】即兴作文:春满教室
星期一早读前,朱海根老师班的34名学生应班委会“每人为教室献盆花”的倡议,带来了34盆鲜花。顿时,教室里春意盎然,美如花圃。同学们坐在位子上,环顾四周,高兴得如鸟儿般“叽叽喳喳”说个不休。忽然,刘梅芬说:“啊!我们把春天搬进教室了。”
朱海根老师听了,脑海里如电光一闪,觉得这是作文训练的良机。于是说:“同学们,刘梅芬同学说得多好。‘我们把春天搬进教室了’这句话多有诗意。她简直是一位才女,大家说是不是?”
周培娣同学说:“梅芬这话确实好,好像用了拟人手法。”
朱老师说:“差不多,这叫拟物。”
章梦丹说:“那可不可以说‘把春天请进教室’?用‘请’字客气一点。”
朱老师说:“有道理。其实,还有许许多多话都可以表达这个意思。”
沈雅琳说:“‘春姑娘和我们一同学习’,好不好?”
“好呀!”朱海根老师说。
于是同学们纷纷议论:
“春姑娘飞到我们身边。”
“春满教室。”
朱老师随即将这些话写在黑板上,然后说:“你们的话都很美,都富有诗意,每一句话都是一首诗。老师现在很想写一篇文章,把这美丽的景色描绘出来,把心头的喜悦表达出来。你们想不想写啊?”
“我们也想写。”
“好!那么就让我们拿起笔,一起来赞美这春满教室的秀丽景色,抒发胸中的欢愉之情。大家自由地写,等会儿一起来朗读,一起来欣赏,好吗?”
同学们情绪激昂,个个欣然命笔。
【案例二】早上,于永正老师发现一个学生把一块吃剩的面包扔进了垃圾箱。于是即兴设计了这样的写作练习:
师:今天,我发现一位小朋友把一块吃剩的面包扔进了垃圾箱(出示一个只咬了一口的面包),你们说,这事应该如何处理?如果被你碰到了,你打算怎么办呢?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生:我准备把面包拾起来交给校长。
生:我准备写篇稿子提出批评。
生:我会告诉这位同学,农民种粮食很辛苦,不应该浪费。
师:你打算当面劝告,是吗?请大家接着说。
生:我将把这件事告诉校长,并请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告诉大家要爱惜粮食。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说了很多处理意见,你们认为哪种办法比较妥当?
生:(齐答)当面劝告。
师:这件事,当面劝告比较好。如果请你去劝告,你准备讲哪些道理?
(接下来,于老师让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说写训练。)
(韩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