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课标解读之四:汉语拼音教学
        ★★★★
【字体:
课标解读之四:汉语拼音教学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8
【理念】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解读】汉语拼音是拼写和注音工具,学生学起来易感枯燥乏味。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效率,就必须千方百计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大都是6岁左右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长于形象思维,又比较好动。所以提高他们学习汉语拼音兴趣的最好办法是“寓学习于游戏和活动中”。
    如教学声母,便可采取口读、脑想、手书空的三结合方式。教师教学生念声母歌谣: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两扇门儿mmm,一根拐棍fff……要让学生边念歌谣,边想象声母的形状,边用手书空。教师反复指导学生:读歌诀的前半截(即形象比拟部分)要声音洪亮,读后半截的声母则轻如耳语。这样念起来前强后弱,轻重起伏,再配合着右手的书空,学生们会感到像是在进行表演,乐此不疲。
    语文教材在编排上创设了帮助学生学习声母、韵母的情境图和语境歌,把学习拼音字母寓于故事之中,并辅以琅琅上口的语境歌,化难为易,寓学于玩,既增加了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情趣,又渗透了人文素养的教育。如:苏教版教材的《b p m f》一课的情境图是:大家爬上山坡去看大佛,一个小朋友用手摸大佛,爸爸告诉他:“你听,大喇叭里正广播,大佛是文物,不要用手摸。”与之相配的语境歌是:爸爸带我爬山p,爬上山p看大f。大喇叭里正广b:爱护大f不要m。学生兴致勃勃地看情境图,兴高采烈地读语境歌,bPmf这几个声母的读音在兴趣盎然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
    在学习程序上,新教材采取了拼音、识字“双线并进”的编排方式,即将拼音、识字交叉起来安排,意在让学生学会并掌握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识字和借助拼音识字两种方法,尽量做到先识字,多识字。同时通过拼读字音又巩固了拼音,从而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如苏教版教材在学习完jqx以后,安排了一个“认一认”:虫贝鱼鸟羊犬龟鹿丝麻毛皮竹禾米谷。每个字的下面配有一幅实物图,这些物品多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这样,学生借助实物认识生字,借助字音又可以巩固前面学习的音节“l、m、p、g。
    [案例】有趣的拼音形体操
     为了强化学生的记忆,使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会汉语拼音,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汉语拼音的学习同学生的表演结合起来,编制了一套拼音形体操,寓教于乐,帮助学生记住拼音字型。
     如:学习b时,我教学生先观察它的形状,老师在讲台上表演:面向学生站在讲台上,用讲桌挡住下身,桌子以上的身体当作b的一竖,伸出左臂(学生应出右臂)掐在腰间,手要紧贴桌面。教会学生表演后,再教给儿歌:右下半圆bbb。接着学习p时,教学生抱住头即形成了p的形状,并教给儿歌:右上半圆PPP。伸出右臂掐腰间即形成左下半圆ddd,左臂抱头即形成左上半圆qqq。学习m时把头往下一低,两只胳膊张开撑在桌面上,成两扇门的样子,儿歌是:两扇门儿mmm。只张开一只胳膊成一扇门,便是:一扇门nnn。表演g时,用左手抱头,右手伸到左下方做钩状,口诀是g字带钩ggg八字,先将身体向右一转,两臂叉开伸出,手掌做摆动状,口诀是:蝌蚪吃草kkk。头挺直与身体成一直线,右臂伸开小臂弯曲向下,组成h。f和t是将左手举过头向右做弯曲状,右手向右平伸,即是f;右手不变,左手向下在桌面向右弯曲即是t。z、c、s分别是:身体右倾,左大臂贴紧头部,小臂向左伸出,右大臂贴紧身体,在下方向右伸出,即成z;两臂从右侧伸出自然弯曲即成c;身体左倾,右臂贴紧头部向右弯,左臂贴紧身体向下弯,即是s。
     这套拼音操,既可以在初学时帮助学生记忆字母,也可以在复习时做课中操;既调节了学生的情绪,又可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学生可以自已表演,也可以集体表演,增加了拼音教学的趣味性。
                  (夏素芹)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