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重视实践学习 提高学生素质》青年教师招标课题中期报告
        ★★★
【字体:
《重视实践学习 提高学生素质》青年教师招标课题中期报告
作者:吕伶 卞亚…    资源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14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的含义及提出:

重视学生的实践学习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实践学习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设计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上,而且还体现在每一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操作、画图、收集和整理数据、探索身边的实践问题等活动,促使实践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高。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迫切需要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发展,使它明智;脑使手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美国华盛顿一所学校的实验室一进门就看见:“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强调学生实践的重要性。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提出了“重视实践学习,提高学生素质。”这一课题。

2、课题的背景意义:

近几十年来,数学教育的观念、数学内容和方法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际数学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共同的趋势和热点,其中首推数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现实数学”观点得到了国际数学教育界的普遍认同。例如:欧美各国纷纷把研究性学习的概念融入各类课程,倡导“主题研究”,旨在让学生获得研究能力,同时增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而法国则把“综合实践”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日本的数学课程设置了综合课题学习,体现了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的关注。同时,国内教育界也进行着“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

教育部2000年3月颁布的《新大纲》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在相应的教学内容中增加了实践活动,这一举措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与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体现了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重视实践学习”必然会超越单一的课堂知识教学,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存在方式和学习方式。它不同于现行的数学课外活动和数学活动课,侧重于从数学的角度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它主要是以学生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发展数学、掌握数学。

3、研究方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

二、研究目标和实施途径:

1、研究目标:

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学生的实际,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素质。

2、实施途径:

a、本课题负责人:吕伶 卞亚娟

b、实施过程:
本课题研究从2002年2月至2004年2月结题,分三阶段进行。
课题申报阶段(2002年2月)
选题并讨论课题的设计与论证。
课题实施阶段(2002年2月~2003年12月)
收集、整理、处理资料,进行实践学习的实践。
课题结题阶段(2004年2月)
撰写结题报告。

三、我们的认识与做法:

通过一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将几点认识与做法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去捕捉“生活现象”,精心设计,调动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录象,自然美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从四个季节更换,周而复始,获得了对“循环”含义的理解。接着让学生举出更多的类似事例,通过理解自然界中的循环现象,为“循环小数”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实践观点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学习的渠道。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贯彻实践观点呢?

1、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这就是实践活动必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进行,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有不怕失败和出错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动手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2、动手操作

著名的科学家爱迪生曾说过:“我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严格实验的结果。”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一定的学习经验,学会寻求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如:“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画角时先放手让学生自己画,有的用直尺画两条直线、有的照着折出的画、有的照着三角板上的角画……通过以上操作活动,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了角的画法,初步获得了探索与创新的成功体验。

3、重视“实践活动”

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来源于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自主地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才能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手中一种有用的工具。这就要求在教学时应创造让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的素质。

新大纲明确指出:“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实践活动。”这里的实践活动其实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都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如:教学“测量身高”,我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统计工作的全过程:首先提出实践活动的目的要求,并作了测身高的示范;然后学生又快又好地完成了分组测量取得了原始数据,并填入小组记录表;再让全班学生有序地报出并填入身高汇总表,接着用划“正”字分类整理后制成统计表,最后让学生分析统计表回答问题。这样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接触统计,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在活动中也提高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三)、指导好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

一切创造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活动并非一时一事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个完整过程的链条。所以仅仅满足于课前与课上的实践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为学生安排好课后的实践活动,让数学走到生活中去,如:教完“简单的统计”后,结合学校开展冬季体育节的竞赛活动,让学生收集全班每个同学1分钟跳绳的个数,并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

四、研究成果:

(一)、我们通过搞课题研究,转变了教育观念,我们一致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出知识,以学生活动为主导,教师作适当的引导。

(二)、我们通过搞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研究水平,我们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把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往复循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五、研究体会:

(一)、课题研究至今,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使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课题研究得以顺利进行。

(二)、由于本课题在实践探索的研究时间不长、考虑也不够周密,课堂教学中的变化离课题的预期还有很大的距离,一些做法,只是初步的、零散的,更多的实质性问题,有待我们解决。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