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实验
        ★★★
【字体:
“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实验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14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原县级曲靖市从1984年开始进行“开放性小学语文”教改实验,实验研究14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占的课时最多,然而,长期以来语文学科一直是负担重,质量低。小学毕业检测,识字巩固率低;阅读理解能力低,语感能力差;作文表达,内容干瘪,认识肤浅,语句不通顺、不连贯。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复杂的,教学中存在不少弊端:(1)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教学目标单一;(2)灌输式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少,知识不能很好的内化、转化;(3)重教不重学,忽视学法指导;(4)重分解训练,缺乏整体熏陶;(5)课堂中心,教材中心,脱离生活,封闭教学,学生知识视野狭窄;(6)追求考分,不重视发展个性,塑造人格。针对这些弊端,80年代初,我们在引导教师学习《大纲》,明确语文学科性质、任务的基础上,提出了“文道统一,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的教研课题,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围绕总课题,又提出了“识字教学要与听说读写相结合”、“把语文课上成听说读写能力训练课”、“以读为主组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的序、量、法”、“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关心生活”等课题。在单项改革基础上,结合总结经验,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和现代科学理论,进一步认识到: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一个系统,教育是一个系统,教学也是一个系统。任何系统都是由要素、结构、功能、环境四大要素组成的有机体。作为语文教学来讲,它必须遵循一般的方法论和系统科学原理,沿着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规律运动和发展。最后提出了“着眼能力,三个沟通,训练为主——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实验课题。所谓开放性语文教学,就是着眼于人的教育塑造,以培养人格健全、素质优良的一代新人为目标,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和交际能力为核心,以“三个沟通”、紧贴生活为特征,高扬学生主体精神并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发展的语文教学。

二、实验目标

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的宗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时代育人”。实验所要实现的目标是:(1)探讨语文素质的内涵及开放性语文教学所实现的教育目标;(2)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结构;(3)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的操作模式;(4)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5)探讨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理论;(6)构建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体系;(7)大面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8)通过教改实验,锻炼培养一批骨干教师。

三、实验过程

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这一课题实验开始于1984年。第一轮,在北关小学实验;第二轮扩大为北关和城关两所小学;1990年第三轮扩大到74所小学,共168个班。至1995年全市各乡(镇)开展了广泛的实验研究,有216所小学。十四年来,坚持不懈,先后召开了五次专题研讨会,促进了这项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化完善。全市广大教师围绕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共写了教研文章一千多篇,其中,省级评选获奖18篇,在各级刊物发表的243篇。1994年10月云南省小语会在曲靖召开第五届三次理事会,对这一课题实验进行了考察论证,肯定了四条:①方向正确,②有较强的科学性,③实验效果好,④有基本模式,可操作。提出在全省推广。1998年4月省小语会六届二次理事会把这一课题定为“小学语文落实素质教育龙头课题”,同年7月份在全省举办的“教改实验研修班”上进行推广。

四、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要点

1.实验宗旨。

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及现代科学方法论、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大面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宗旨,从大语文观出发,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整体改革,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最优组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2.语文素质的内涵。

语文素质是个综合整体概念,要讲求整体效应和综合效应。语文素质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情趣、语言交际能力以及交际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知识。

语文素质教育本质特征是综合性。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单一的只抓语言文字训练,必须以多元化教学目标取代单一的教学目标。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以“长知、强能、益智、育德、美心”为特征,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增强,身心和谐发展,人格健全,体现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3.主体思路。

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思路是“着眼能力,三个沟通,训练为主”。这三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又有各自的内涵。

“着眼能力”这是从“教学与发展”出发而提出的教学目标。它把教学任务定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上。教学中要求知能统一,做到“两个结合”:一是把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二是把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结合起来。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培养基本学习能力。

“三个沟通”指的是语文教学要与课外读写活动相沟通,与火热的生活相沟通,与其它学科相沟通,让学生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上,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在交际运用中学语文,把语文学得活一些。课内贯彻启发式,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认识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为主干,课内外相沟通,互为补充,确实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训练为主”指教学方法上要变知识灌输课为能力训练课。教学不能只让学生接受现成的思维成果,而是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从发展语言入手,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经历科学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智力获得发展。训练为主还非常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方法论背景上进行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进行成功激励,树立学习语文的精神优势。

“着眼能力,三个沟通,训练为主”,体现了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其联系点是着眼能力,着眼发展,归根到底着眼于提高一代新人的语文素质。

4.弹性的课程结构。

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结构是多层次多形式的弹性结构。它由四个部分组成,即:(1)语文课堂教学,这是主阵地;(2)语文兴趣小组和兴趣活动课;(3)语文课外实践活动;(4)环境语文。引导学生创设美好的校园和家庭环境语文。教材由四条线组成:一是相对稳定的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二是适合儿童阅读的报刊杂志及读物,包括科普读物,这是动态教材;三是乡土语文;四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点,借助活生生的社会语文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

5.教学原则。

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在实践中一直坚持如下富于特色的教学原则。(1)教学生学语文和教学生学做人相统一的原则;(2)课内外沟通,注重引导学生在社会交际运用中学习语文的原则;(3)高扬学生主体精神,实施活动教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原则;(4)读、写、用结合的原则;(5)激励为主,树立学生精神优势的原则;(6)知能统一的原则;(7)创设愉悦、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乐学的原则;(8)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差别、分层提高的原则;(9)训练为主的原则;(10)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法的原则;(11)环境薰陶的原则;(12)整体性教学原则。

6.教学结构模式。

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强调教学有模式,但又不能模式化。就阅读教学而言,经过多年的探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系。这个模式体系包括教学基本模式、年段教学模式、各类课文教学模式。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结构、程序、方法、功能。其中,基本模式反映了一般阅读教学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程序。教学模式为“整体感知——分解探究——概括把握——迁移运用”。年段教学模式反映了低、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不同操作特点。例如:低年级“在读写中识字”的模式是“初读识音——细读明义——归纳记形——读写结合”。把汉字的音、形、义分步渗透在阅读教学的相应过程中。中年级以读为主教学模式为:“读通——读懂——读熟——写练”;高年级阅读教学模式为“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归纳——课外扩张”。各类课文也有其教学模式,突出课型特点,例如看图学文、读写例话及基础训练中的“阅读训练”短文,教学的结构、程序、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有了这个模式体系,教师设计教学时,既有所遵循,又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特定的年级、特定的课型灵活运用教学模式。

7.作文教学。

开放性小学作文教学概括为“一体两翼”。一体是“提前起步,整体发育,练笔育人”。“提前起步”指从低年级就开篇作文,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整体发育”指的是作文的发展横向上,丰富生活,提高认识,发展语言几方面互促互进,纵向上从小篇到大篇。“练笔育人”指的是作文与做人的统一,要“从内容入手”,在“求诚、求实、求达”六个字上下功夫。“两翼”:一翼是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的闪光点、发展点、新鲜点、思考点,进行生活作文训练;另一翼是进行想象作文训练。

作文重视“观察、思维、表达”训练。低年级以看图写话为主,结合观察简单的实物;中年级从观察图画、观察实物到学习观察生活,学写生活作文;高年级以生活作文为主,全面达到小学段的作文要求。

8.考试评价。

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根据小学生语文素质结构构建语文测试目标体系,改革了考试制度、内容和方法。在考试制度方面,取消了单元考试和期中考试,保留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小学生毕业进行学段验收性的全面语文素质水平测试。在考试内容方面,把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认识水平、学习策略,通过不同的形式,纳入测试内容。

从考试办法看,实行“开卷、闭卷、听说测试”三结合办法进行。高年级开卷考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独立办一张手抄报。二是命题开卷考。开卷考主要考查学生课外语文活动参与情况,语文实际运用能力,学生语文方面的个性表现。听说测试方面建立了严格的监控机制,测试分两步走:第一步用抽样办法测出班的教学水平。第二步在教学班水平分的控制下由各班语文教师逐个测定学生个体听说能力分。听说测试内容有:指定材料朗读、自选材料朗读;看实物说话、看图说话、看电视片断说话;自选题演讲、即席抽题演讲;听录音说出要点,或者按要求回答问题等。小学毕业生语文成绩由闭卷分、开卷分、口试分、竞赛分多元化的指标体系进行价值判断。

五、实验成果

1.初步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具有特色的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体系和教学模式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从探索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出发,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训练体系、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诸方面都体现了大语文观和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并在全市范围作了推广。对于帮助全市广大语文教师转变教学思想、促进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2.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实验班进行三轮,每轮都进行了多方面的测试。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能力及个性得到了较好发展。主要表现为:(1)学生的语文交际能力强,在小记者活动、参观访问、采访当地名人、主持各类班级活动或参与竞赛中充分表现出沉着、机敏、流畅表达的良好素质。(2)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浓厚。据问卷调查,实验班70%的学生喜欢读、喜欢写、喜欢议。(3)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目光敏锐,有一定的认识能力、辨别能力。如通过社会调查,写出了《曲靖的修鞋工从哪里来》、《王叔叔的小店怎样变成大店》、《父母依据考分实行奖金把我们逼进苦闷的死胡同》等文章。(4)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实验班闭卷考的成绩普遍高于普通班的成绩;在各种语文竞赛活动中,学生获奖名次都比普通班高得多;毕业班的开卷考,学生自办手抄报,从写稿到版面设计,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班从91年到96年的五届毕业班听说测试,成绩逐年提高。(5)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实验班学生中涌现出一批有个性特长的人才。如,小小演说家,优秀小记者、故事大王、小书法家、报刊小小评论员、优秀文艺晚会报幕员等。

3.培养锻炼了一批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全市青年教师,为省级教学研究会和云南、黑龙江两省小语教学协作研讨会,提供了14节实验研究课,均获得好评。《云南教育》搞教案评选,我市获奖教案尤多。全市涌现出一批优质论文,成为教学科研成果。从城市到农村,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他们承担各级示范教学,在教学改革中起带头作用,初步形成了骨干群。

4.带动了其它学科的教学改革。

各校以语文学科为龙头,广泛开展课题研究,“一马当先,万马奔腾”。推动了其它学科教学的改革。

执笔人:徐文博 李祖植

(云南省曲靖市“开放性语文教学”实验课题组)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