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实践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研究
        ★★★
【字体:
“实践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研究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14

“实践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研究

(方   案)

 

    一、“实践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从实践的根本观点出发,确认了人的创造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也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是人本性的延伸。然而回顾中国的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自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教育方式是缺乏创造性的教育,严重扼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中华民族要赢得21世纪的胜利,创造性的培养应当成为教育的普遍目标。陶行知认为真的教育必须造就能思考、能建设的人,他提出了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的教育思想,在当今推进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实践运用我国宝贵的教育理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实施科教兴国,实现21世纪教育的全面振兴,富有启迪意义。因此我们要对陶行知教育思想进行坚持不懈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在创造型的学校环境、创造性的培养途径、创造素质、创造能力、创造方法上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努力造就适应时代的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关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我国最早提出并形成思想的是陶行知先生。陶行知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解放眼睛,敲碎有色眼镜,教大家看事实。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布头,使大家想得通。解放双手,剪去指甲,摔掉无形的手套,使大家可以执行大脑的命令,动手向前开辟。解放嘴,使大家可享受言论自由,摆龙门阵,谈天谈心,谈出真理。解放空间,把人民与小孩从劳碌中解放出来,使大家有点空闲,看看书,干点与老百姓有益的事,还要有空玩玩,才算是有点做人的味道。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管发挥出来。近百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都对创造力的培养提出了独特的见解。80年代以来,创造教育实验在国内兴起,比较有影响的有“课外活动”式创造教育实验,以陶行知的“教学合一”为理论支持。此外还有“创造课”的教学实验,“学科创造教育”的实验,这些实验不同程度地为创造教育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

    *此方案为浙江省2001年度规划课题《实践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研究》子课题方案

三、实验假设

    根据有关文献探讨和他人的实践经验,本研究实践假设如下:

    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人类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发育中的青少年在大脑结构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我们需要在理念上创新,通过创造性的环境,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习惯,不断优化学生创造心理结构、心理机能,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课题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本课题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提倡学校环境的创造性,包括学校的指导思想、学校管理、环境布置、教学评估体系及班级氛围等多种学校因素,使学校成为创造性人才良好场所。

     2、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格局。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课堂教学焕发出创新生命的色彩与和谐民主的氛围。1)、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关注前沿,面向未来,在教学中多安排一些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内容。2)、实施教学过程的开放,解放学生的嘴,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3)坚持思维训练的开放,特别加强右脑的空间思维、形象思维的训练,解放学生的头脑。

[1] [2] [3] 下一页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