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1、本课题是一项在自然常态教学条件下探索学生作文个性化途径与方法的准实验研究,是一项探索性实验。
2、本项研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通过探索学生作文个性化的途径、方法及评价标准,提高学生作文整体水平,进而探索作文教学一般规律,丰富作文教学理论。
二、实施原则
1、学生为本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个性的发展。要使学生在写作实践活动中,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教师的指导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客观准确地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处理好顺应与引导的关系,特别要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方面多下功夫,使学生的写作成为一种自主的行为。
2、求真求善的原则
一是要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实验,探索作文教学规律。
二是追求最佳教学效果。
3、探究创新的原则
探索性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新规律,获得新的科学理论。探索性实验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发现新经验,新方法并及时总结交流。
4、动态发展的原则
实验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本课题采取滚动式推进不间断实验的研究策略,以求推旧出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5、整体推进的原则
写作能力是构成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分支,个性化只是评价作文优劣的一个维度。作文个性化只是我们要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一个切人点。在关注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同时,必须重视与之相关的诸如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活动,将作文个性化纳人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之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改革,尤其重要。
6、多元开放的原则
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百花齐放,求同存异。广泛吸收已有的实验研究成果,广泛团结志同道台者,摒弃门户之见,共同切磋探讨。
三、计划安排及预期成果
1、课题设计与调查研究阶段(2002年6月至2003年8月)
课题设计、立项与开题。
调查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作文的种种弊端,分析产生弊端的原因。完成《学生作文非个性化现象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2、实验研究阶段(2002年10月至2005年8月)
针对学生作文及作文教学的弊端,在实验中探索研究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潜能开发与教学思路,逐步丰富、完善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途径与方法,为构建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体系提供实践依据,完成《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教学原则与基本模式》研究报告。
3、构建研究阶段(2005年8月至 12月)
在总结实验案例的基础上,研究学生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基本规律,初步构建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体系。完成以下成果:
《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专著(小学、中学各一册)《学生作文个性化教学案例》(小学、初中、高中各一册)
《学生个性化作文展示》(小学、初中、高中各一册)
四、子课题设计
1、中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及分析
研究内容:学生的对写作兴趣、动机、作文水平、个性倾向等。
研究方法:调查、问卷、个案研究
成果形式:调查报告
2、学生作文个性化理论研究
研究内容:理论构架、概念界定、教学原则等
研究方法:实验、经验总结、个案研究
成果形式:论文、专著、实验报告
3、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目标、模式、途径、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目标、模式、途径、方法的初步构建
研究方法:实验、经验总结、个案研究
成果形式:实验报告
4、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与语文教学
研究内容: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学习、实践活动的关系
研究方法:实验、经验总结、个案研究
成果形式:实验报告
5、学生作文个性化与人的发展
研究内容:心理、语言、价值观、审美情趣、情感与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关系
研究方法:实验、经验总结、个案研究
成果形式:实验报告
6、学生个性化作文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学生个性化作文评价的原则、方式、方法和标准。
研究方法:个案研究、资料研究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学生个性化作文评价方案》
7、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小学、初中、高中衔接研究
研究内容: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在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特征及衔接策略
研究方法:实验、个案研究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五、相关问题
l、实验教学:
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A)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B)“放”与“收”的关系;
C)“规矩”与“巧”的关系
D)教学与研究的关系。
2、实验评价
本课题拟从实验效果及研究成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实验效果是指实验过程中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程度以及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影响。研究成果主要指预期的研究成果完成的水平程度。
3、课题的组织
区域性子课题组:由教研室或中心学校牵头,组织若干学校参加实验,可成立区域性子课题组。区域性子课题组须有专人负责,设组长一人,副组长若干人。课题组成员由实验校具体负责本实验的领导及骨干教师组成。子课题组应制定相应的课题计划和研究方案,并报总课题组备案。子课题组须接受总课题组的管理与指导。
实验学校。不具备成立区域性子课题组条件的,可以学校为单位参加课题。实验学校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目的,制定课题计划和研究方案,并报送总课题组存档。
4、课题的结题与验收总课题的结题与验收
总课题组按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管理办法,根据课题进展情况,按计划做好结题工作,并由所学术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验收课题。
子课题的结题与验收:承担子课题研究任务的区域性子课题组或实验学校,应按各自的课题计划准时结题,并向总课题组提出验收申请。子课题组(实验学校)可邀请有专家组成鉴定小组对研究成果予以鉴定,总课题组依据专家鉴定意见验收并颁发结题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