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则;
主体性:口语交际要立足于学生主体,启发和引导学生想说、愿说、敢说、能说。要创设自由的空间,形成宽松的氛围。
交际性:口语交际的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求口述的,一定要在人人练说的基础上,在指名学生说,还要引导学生评一评,议一议,要充分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
规范性:口语交际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听说习惯。
情境性:充分利用音手段,游戏活动等形式,创设喜闻乐见的具有情趣的场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活主体。
实践性:口语交际能力来源于语言实践,来源于生活的观察和积累,因此,口语交际不能局限于课堂,应向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主动的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开放性: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形式,开放交际的空间。打教材的局限,有创意的组织活动,同时鼓励学生自我建构。
策略:
课前准备,积累素材:
课前准备很重要,课前不仅是交际内容的准备,也是交际的心理准备。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活动——表达是交际的过程。情境是前提,活动是载体,表达是结果。
明确要求,选择内容:
每次口语交际,要明确训练目标,提出努力的方向,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减少压力和负担。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差异。
开展活动,双向交流:
活动是载体,学生在活动中,表现极大的乐趣,思维活跃,空间自由,以说为快。活动中,双向交流是核心,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展开交流、评议、讨论、争议等,从而促进听说能力。
总结提高,形成能力:
让学生回顾口语交际的过程,领悟听说的方法,放谈感受,促进态度、情感、习惯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