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英语论文 >> 资源正文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从英语口语测试说起
        ★★★
【字体: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从英语口语测试说起
作者:孟淑华    资源来源:江苏徐州三十一中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3
  内容摘要:教学是师生间的交往,教学互动,师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 ,互相启发.

  江苏省已连续多年进行口语测试 ,口语测试成绩记入中考总分。在测试中,使老师感到欣喜的是有一批特别优秀的学生,不论是语音语调,还是语言表达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都有较高的水平,有的甚至超过了老师。不过也会发现一些较差的学生,学习英语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竟然不能流利的朗读一小段话,很简单的问题提问,一句话也听不懂,只是茫然的说Yes, No这是英语教学的悲哀,也使英语老师感到遗憾。这种情况的发生也不是短时间形成的,这种情况表明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的教学缺乏互动。

  正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师生间的关系也将有所改变。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与传统教学完全不同。传统英语教学中,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项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所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双边活动变成“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者,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会自己学习。以教为基础,学生只会跟着老师学,复制老师教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学无条件服从于教,老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结果导致一部分学生厌学,不学,本来能学会也不学,认为课堂教学是老师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些也足以说明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参与,学生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间的交往,教学互动,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师生分享彼此的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师生互教互学,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师生间的交往意味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教学中的主角转换成“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的理念。英语课的教学更是如此,要关注每个学生,课堂上老师要善于观察每个学生,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以及表情变化,要注意观察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态度,是积极参与,全身心融入教学中,还是漠不关心心不在焉的样子.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要用心施教,对学生要有所牵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有情感交流和沟通,课堂教学中要关心每个学生,把老师单纯说教转向情感交流,而且要学会赏识孩子,给予孩子适当的表扬,不要言过其辞。公开表扬和私下交流双管齐下,特别是对中学生,私下表扬比公开效果更好,或者在人多场合上课间隙,在走动时用耳语,低声问候,轻声告白等方法去进行情感交流或在身旁低声称赞,善于用这一方法可以融洽师生关系,俗语说“亲其师,信其 道。”比如有个学生前一天生病,可以利用上课间隙低声问一下,这样学生会觉着老师很关心他,从而对老师产生好感,而喜欢这一门课。某个学生考试成绩没考好,利用上课期间巡视学生时候低声鼓励几句,有助增强学生自信心。

    我们的口语测试就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测试,从测试情况看,一些学生缺乏与老师沟通,交流,老师对学生缺乏关心,致使学生放弃学习。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互相交往的过程,其中情感因素,学习兴趣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两者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我们教学就是要学生会学,乐学,善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

    按照新课程要求,老师应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一个接纳,支持宽松的课堂气忿,使学生会学,乐学。英语学习更要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较高的学习兴趣。比如,英语教学中有许多对话教学,这就需要创设与学生生活较接近,学生熟悉的合适的情景进行教学。情景教学是一种英语中常见的教学方式,它能使语言内容直观,学生易于学习,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引用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实例,根据不同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对话教学可以有利于师生间,同学间的交往,培养学生相互间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课堂上,师生间合作极其重要,没有合作就难以实施新课程。老师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合作意味着参与,一种师生间的共同体验,师生合作是一种人文关怀,在参与活动中与学生交流,老师在新课程课堂上角色应是平等的交流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

  参考书目:朱永新《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堂》

  《人民教育》2004年2—3期

  《师生沟通的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