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知识: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懂两则小故事。
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中选一则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情意: 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理解老羚羊和外层蚁国英雄们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献身精神。
教学策略: 教学时,采用教—扶—放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词卡、多媒体软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达成目标 |
一、导人新课 |
1、板书课题,提问:题目中的“壮”是什么意思?你选择哪个义项? |
齐读课题。 (《新华字典》)中有三个义项:①健壮、有力;②雄伟,有气魄;③增加勇气或力量) |
激发兴趣。 |
二、初读指导。 |
1、学习《“蚁国英雄”》,画出生字词。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项链、焦泉。 (2)学习要求认识的字。惋惜 肆虐 焚烧 舐 灼焦 (3)默读,思考:这段话可分几层?每层写的什么? 2、学习《“生命桥”。》 |
1、读“蚁国英雄”,画出生字词。 3、讨论。 |
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
三、学习生字。 |
1、读生字,认清字形、笔顺。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巡视个别指导。 |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笔顺,按要求描红,仿影、临写。认真完成书写练习。 |
把生字写得整齐、美观。 |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达成目标 |
一、检查复习 |
1、指名读词语 |
惋惜 肆虐 焚烧 舐动 葬身火海 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
复习巩固 |
《“蚁国英雄”》精读训练。 |
1、默读第一层“草丛起火,围向小丘”,用简笔画标出:丘陵、草丛、河。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2、指名口述层意。 |
1、读《“蚁国英雄”》,回忆文章层次。 2、用简笔画标出:丘陵、草丛、河。 |
通过对关键词的反复朗读品味,了解事情的起因。 |
《“蚁国英雄”》精读训练 |
3、轻声读第二层。 |
口述大意。 讨论得出:“可不是”,确实是;“葬身火海”,“火海”,火的海洋,形容大火。把尸体埋葬在大火中,即被大火烧死。 |
通过对关键词的反复朗读品味,了解事情的发展。 |
《“蚁国英雄”》精读训练 |
1、朗读第三层,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2、读第四层,蚁团结果是怎样的? |
朗读,思考,讨论得出(这区区的弱者没有……竟……扭成一团,……滚动……蚁团不见缩小) |
启发学生展开讨论,从而了解事情的高潮结局。 |
讨论:怎样背诵《“蚁国英雄”》。 |
1、回忆全文层次。 |
回忆全文层次。 思考讨论。 朗读练习背诵。 试背,同座互背。 |
能对照板书背课文 |
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达成目标 |
复习 |
一、指名喜欢背《“蚁国英雄”》的同学背诵。 |
背诵; 评议。 |
背诵《“蚁国英雄”》。 |
二、《“生命桥”》精读训练 |
1、读第1自然段,思考: |
1、讨论后指名口述内容。 2、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如何通过简笔画表现这一场面。 3、理解①老少配合,一死一生;②没有拥挤,没有争夺。 4、理解:老羚羊甘愿牺牲自我,保存年轻羚羊,精神崇高伟大。 |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理解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献身精神。 |
三、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
1、有表情地朗读《“生命桥”,》结合《“蚁国英雄”,》想一想:这两篇短文歌颂了一种什么精神? |
讨论理解:生命攸关时刻,顾全大局,牺牲自我。 |
通过对关键词的反复朗读品味,深入理解老羚羊和外层蚁国英雄们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献身精神。 |
反思 |
|
板书设计:
18、生命的壮歌
起因:不慎 起火 火舌 围向 小丘
发展:叫 看 变 惜 夹
高潮:扭 突围 滚 焦臭 不缩小
结局:冲 滚 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