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交互,涌动生命的激流
        ★★★★
【字体:
交互,涌动生命的激流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8
交互,涌动生命的激流
——记《春》的三次教学互动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九峰小学  贺芬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对话过程,他们共同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思维、智慧、情感在其间碰撞、磨合、最后交融,呈现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师生互动的课堂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师生互动的课堂不可能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没有师生互动的课堂也是缺乏生命活力的。有了动态的交互,就架设起了沟通的桥梁,有了动态的交互,课堂就会激荡生命的涟漪。在春日的阳光层层融化冬日丝丝寒意的时节,我带学生走进了朱自清的《春》;在充分的互动交流中,春光灿烂地绽放在了学生的心中。
    一、首次互动,触摸春的身影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笑盈盈地走来了,那么,就让我们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天,去领略一番那里的春景吧。”“如果把朱自清的文章比作一幅画,这幅画中该有些什么内容呢?请静静地赏读,然后把画的内容用精炼的词写在黑板
上吧。”
    在《春江花月夜》带来的意境中,学生静心赏读着《春》,然后,黑板上相继出现了以下几个词:绚丽、朦胧、柔、丰富、活力、生机勃勃、如彩霞般。短时的停顿后,吴贝上来了,操起粉笔写了一个大大的“新”字,孙联军笑眯眯地也上来,在“新”的下面写了小小的“焕然一新”表示附和。望着这些涌动着春的激流的文字,我喜不自禁:“你认同这些评价吗?有什么要向他们请教或质疑的?”于是,第一次的交互产生了,曹明磊笑眯眯地站起来,明显带着要“鸡蛋里挑骨头”的意味:“哪里看出‘丰富’了?”写“丰富”的张银萍理直气壮地说:“你看,作者笔下的春天有草,有花,有风,有雨,还有人,那不是很丰富多彩吗?”(我顺势板书:草、花、风、雨。)“那其它季节也有这些东西呀。”“可《春》中的景物与其它季节不一样,你看,草是嫩嫩的,绿绿的,花那么旺。”在曹明磊欲言又止地坐下之后,王珊珊又迫不及待地站起,不解地问:“柔,怎么解释?”张淑辉读了文中描写风的那几句后说:“这不是很柔吗?”我随机在柔的后面加了一个字“美”并补充说:“是柔和的美。”
    二、二次互动,把握春的脉搏
    质疑的手越举越多,我有丝应接不暇的忧虑,于是看着学生纷纷高举的手,我调转方向:“看来有很多同学有同感,但也有很多同学有疑惑。那么,让我们把眼睛凑近些,更细致地去品味一下春,看看是否有黑板上这些内容的痕迹,你能否更真切地感受它。挑选你认为写得最美的一种景物,来细细欣赏吧,把欣赏后的感受写在文章的旁边。”教室里又呈现了充满思索的宁静。为求实效,在学生沉思后,我又组织了学生的第二次交互:“来,以小组为单位,选草的为一组,选花的也为一组,依此类推,分组汇报交流,总结出你们组对春景的感悟。”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了交流,教室里又一片“春意盎然”。来听听其中一组的情况,江涛说:“我认为春风的特点是柔和、热闹、香。”“热闹在哪里?”“你听:‘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这不是很热闹吗?”“这又不是在写风。”“是的。”反对的声音不止一个。没人支持的江涛似乎有点急,看见我正在旁边,忙问:“老师,这是不是在写风?”我笑着反问:“你认为呢?好好琢磨一下呀。”沉思了一会儿,他说“我认为是的,‘和轻风流水应和着’,就说明在写风。”“对,鸟儿的歌声正是清风送来的,风里带着清脆的歌声。”有人支持了。“风里还有牧童的短笛声呢。”又有人补充。我觉得该我上场了:“是呀,闭上眼,迎着拂面而来的轻柔的风,闻着充满花香的气息,听着动听的鸟声和牧童的短笛,你有什么感觉?”“美极了!”“我陶醉了。”“那你们还不留住它?好好诵读一下,还可以把它背下来。”当我踱步到另外一组时,听到他们也正为写黄晕的灯光与春雨有什么关联而议论纷纷……
    三、三次互动,感悟春的真谛
    在感觉学生的任务已完成的差不多时,我安排了第三次交互,“把你们的交流成果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看一看,对他们的结论,你认同吗?有什么疑问或见解?”于是,草的嫩、绿、软、茂盛,花的旺、艳、香、甜、趣,风的温柔、热闹、动听等等,独特丰富深邃的见解纷纷呈现,最有争议的是春雨的一组,他们在黑板上书写了“轻、静、柔、细、密、喜、朦胧。”同学对“喜”纷纷质疑:“哪里可以看出喜?”这组的代表发言:“‘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儿让我读出了喜,就是说,经过春雨的冲洗,它们长得更有生机了。”我顺水推舟:“你的发现让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几句诗。他好象姓杜。”学生恍然大悟,争先恐后地吟诵起了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继续推波助澜:“那么,你能读出这喜、这轻、这柔、这静吗?”学生不住地一遍遍吟诵,朗读在感悟后更显精彩,而感悟在朗读后更显深远。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在围绕学生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苏格拉底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师生、生生之间通过积极的对话,在他们各自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价值态度全方位地相互作用、相互交融中会发现教、学的意义,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回眸三次的交互,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思维得到激跃,情感得到熏陶,生命得到提炼。教学需要交互。交互,涌动着开放的生机;交互,将带来生命的无限活力。

相 关 搜 索

课件 朗读 素材
相关资源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