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作文教学的教学形式异彩纷呈,如:研究性作文、生活性作文、体验性作文、观察性作文、话题性作文等等都以新的形式呈现出来。而我觉得对话作文更有其生命力,它以合作学习理论为基础,关注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更注重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把作文教学看成是一个整合的过程,综合的促进人的发展。通过对话与交流,能完善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的作文过程,实现了生命与生命的互动,注入了人文的精神,能使学生在相互启迪、自我反思中,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P><P>学生有表达的障碍,主要是思维的不开阔,想象不丰富,语言积累少。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靠教师的灌输或自我心智的放飞是不够的,关键是在作文时获得启迪和帮助,既有内在的又要有外援的,内外的交互才能构成一个作文信息网络。对话是信息的相互交替,是自我完善的最佳形式。我们认为作文是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而在表达过程中,一个人的心智毕竟是有限的,借鉴别人的观点来启迪自己的思想,这不能不是有效的作文方略,例如下面的教学片断:</P><P>师:我们先来汇报花的茎,好吗?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数了数这盆花一共有五根茎,有的直挺的长着,有的斜长着,还有的弯下了腰。
生:我量了量,高的有40厘米,矮的有20厘米。
生:它的茎是淡绿色的,上面有黄色的细纹儿。
师:谁还发现了什么?
生:有绒毛,是白色的,像抹上了一层白粉。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粗的有小拇指那样粗,细的有筷子那样细。
生:我打个比方,这几根茎好像亲兄弟集合在一起开会呢?
生:那个高一点的像一位老人在给孩子讲故事。
生:那个矮的斜长着的好像在练太极拳。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
师:谁能把茎的这部分连起来说说,大家在评一评说的怎么样?</P><P>以上片断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的,通过对话表达了自己的思维和想象,生和生之间形成了互动、互补、互助的关系,围绕一个主题学生越说越丰富,越说越有积累,越说越自我超越,这就建构了富有生命的作文教学。学生没感到是在作文,好象在谈论感兴趣的话题,教学氛围自由、平等、民主。</P><P>对话作文是针对某一个专题展开的教学活动,它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基础上的,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临近的体验,放飞学生思维与想象,不讲究作文的文体与表达形式,成败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开口说话,并且是无居无束的。</P><P>
对话作文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互动的、开放的、情境的、人文的,更注重的是一种文化的交流,生命的提升,自我发现与探索。对话作文去掉了套路与严格的程序,削弱了教材或教师主观的规定性,一切在自然中发生,在思辩中完善,既是有意识的又是无意识的,这样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情感而自然的流露出来,学生绝不在想是为了“功利”而作文,作文就是要把想说的话说出来。
对话是作文的前奏,是积淀阶段。通过交流与自我反思,那么过去出现的假话、套话、空话现象得到遏止,因为在讨论与思辩中被清除掉了。对话也绝不是对他人观点的复制,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对来自各个方面信息的整合,最终梳理自己东西。</P><P>对话立足于学生的生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赏识、理解、信任、激励是教学运行机制,承认差异,不做统一的达标要求,要相信那些在课堂中不爱发言的学生,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也会慢慢地融入进来。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不等于写不出作文来,所以还要尊重学生思维方式。</P><P>对话作文是作文训练的一种形式,它不是适应所有的作文教学形式,因此我们还要主张作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因材而宜,因生而教。</P><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