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当我正在享受幸福的时候(我在班上批改作业,周围是一帮小家伙帮我翻本子,改好的帮我放整齐了,一边还眉飞色舞地讲他们的喜怒哀乐),传来一个女声:“老师,什么是艾滋病?”抬头一看,问话的是平时还比较活泼的一个女同学。表面上我不动声色,可心理却紧张起来,想着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同时看看周围的其他学生,发现他们一点反应也没有,没有出现想像中可能出现的情景(也许他们对此没有任何认知)。我说:“艾滋病就是人体丧失了免疫力,好比癌症,是一种治不好的病,这种病会通过吸毒和血液传播。”考虑再三,最终还是没有勇气把“性传播”这个概念告诉学生,因为在没有任何性教育的基础上,说出来学生会怎么想,会出现什么样的场面,或许不可收拾。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男孩女孩性成熟时间比10年前提早了近1岁,一般在12至13岁左右,而与此同时,目前我国的性教育却相对滞后,很多孩子对性知识几乎是一无所知。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曾经对上海、北京、广州、武汉4个城市中的3000名11岁至17岁的在校学生做过一次“青春期性教育”专题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还有许多青少年处于性知识饥渴状态,他们迫切地想知道“性心理发展知识”、“异性交往的礼仪和方法”、“性生理知识”、“性对人生的意义”、“什么是爱情”等教育内容。尽管大众传媒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们的性知识来源,但不少青少年还是十分希望从学校这一正规渠道获得有关性与生殖健康的知识。
读了上面的资料,不由得又想起一次跟六年级的学生上《健康教育》课,其中有一课是讲青春期男女的生理特征,当时我只是挑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讲了一下,涉及到一些实质性的东西时我都跳过了,当时我也有激烈的思想斗争,也许是自己在思想上还没有准备好吧,我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现在想来,中小学的性教育,老师也要改变观念,要有足够的精神准备和知识储备。现在的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多,如果再要遇到类似的问题,做老师的不应该再“尤抱琵琶半遮面”了。
(可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