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个题目,或许有人会问:“水滴,你是作家还是专家?口气好大啊!”水滴答:“非也,偶是一个平民教师。”
其实,说起来自个儿也觉得好笑。两年前,作为具有十多年教学经历的我,别说是写作,就是教育教学论文,每学年也赖得写。因为我已经是一个小学高级教师,老觉得教师的工作就是在平凡的每天里度过。自己既无超越别人的经验和理论,也没难以忘怀的教育体验,况且每日里忙于学校繁琐的事务,哪有时间去写作?
我的提笔写作,可以说都是网络惹的祸!
去年,为了应付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我家购置了一台计算机。考完了试,计算机也就像完成了“历史使命”似的被闲置了三个月的时间。后来,在青年教师们的不断“挑拨”下,我便偷偷地爬上了网络。在网络上,我首先结识的是“成长论坛”。不久又走进了她的邻居——教育在线网站。在网络天地里,我逐渐“知道”了朱永新、李镇西等教育专家,也“结识”了有一定名气的红袖、基石、尘缘、惠芳等新秀及《辅导员》下半月编辑部的“海子们”。我发现:无论是教育专家还是新秀,他们的文章没有娇柔造作之态,有如清澈流水的散文。他们记录了自己成长历程的人生感悟,从教之路的心得体会和对教育一些问题的反思。
为了回应他们,更是为了向他们好好地学习,我便开始了尝试。
我开始阅读各种教育、教学杂志和论著,细心留意身边的小事,积蓄有用的写作素材,用心反思自己从教生涯中的一些得与失,观察校园中的人和事,关注当今家教中出现的某些热点问题。当用心去留意和观察时,竟发现教学的日子变得更有意义。当若有所得、顿有感悟之时,我便把所得付诸笔端。自此,写作成了我的一种业余爱好,上网交流是我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儿。当第一篇文章《优等生心理障碍的特征和对策》分别被《汕头教育》和《教育创新》杂志刊用时,我终顿悟:写作,其实也不难!自此一发而不可收,至今,我已在《辅导员》(下半月)、《成才导报》、《汕头教育》、《少年天地》和《学习方法报》等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近十篇。
古人说得好:事在人为。战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只要我们能不断地去反思自己繁复工作中的得与失,记录自己的思想、感受,把自己的点滴反思串集起来,就会得佳作一篇。真正的教书生涯应该是:教书、读书与写作的不断轮回反复。教师只有把自己 的思考置于自身从事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形成具有个性的自己的教育理念。
老师们,不断地写作吧!只要将写作当作自己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你就会有所收获,有所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