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铃铃”随着一阵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我们又开始了紧张的常识考试。那一道道复杂的题目把我搞得头昏脑胀,好象在梦里似的。在六(1)班那优美歌声的催眠下,我的上下眼皮不住地打起架来,真恨不得一头倒在桌上呼呼大睡。
哎,说昨天睡得太晚吧?我又没熬夜,新闻联播播完就睡了,早上也没早起,这其中的原因真说不准。不过,有一点我可以肯定:那大批的作业,那大量的考卷,怎不让我头昏脑胀呢?脑灵素呀,红桃K呀,鳗钙呀,这些吃了一点效果也没有,反而越吃越胖。
哎,真希望毕业考试能够顺利通过啊!
阅后,我作了如下寄语:
我去“交涉交涉”,给你们减减压。不过,可别信脑灵素、红桃K 之类东西的宣传广告,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作息有规律,平时加强体育锻炼,你一定能够摆脱困境的!试试?
这些日记,长短不等,但都情真意切,批阅它确实让人感受到学生是多么可爱!
3、 生活作文,领会写作的本质。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在人的生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心灵相碰撞,从而产生困惑、兴奋、激动、痛苦等情绪体验,产生自我疏导的需要。可以说,作文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如果作文训练为了某种功利性的目的而进行,脱离了学生生活,那么必然导致作文的异化。因而,我主张写作生活化,用我眼,用我手,写我思,抒我情。
写作生活化,首先是写作动机的生活化。写作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一个人源于生活中的碰撞而产生的需要。因此,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培植这种思想。如何实施呢?
第一,我们可以在有限的几篇规定作文之外,安排大量自由作文,让那些憋在心里的“闲话”、“闲事”有发表的机会,从中获取情感的畅快。
第二,在生活形式中进行写作。在生活形式中进行写作,才是真格儿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真格儿地满足生活的需要。譬如,在丢失东西时学写寻物启事,就比任何时候都要有效。时下的“情境作文”,依据也是如此。生活模拟得*真也能使学生心灵产生碰撞。
第三,训练应低龄化。作文可以从一年级开始,因为他们纯真大胆,较少顾虑或机心。他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泛灵化),我们经常可见小孩子抱着小狗、小猫,甚至布娃娃自言自语。这分明是一种内心情感的宣泄,引导他们写下来,便是极其动人的作文。可惜,对此过去我们重视不够。
其次是作文评价的生活化。生活中,我们常能看到不少学生聚在一起评论电视剧的情景,热烈异常。作文评价也需要这种自然的形式,一种感之于心而发乎言的自由与不拘,姑且称之为“生活化”。以下是几种评价方式:
先说漫谈式。开展漫谈式评价,首先要打破规整的班级组织形式,创设漫谈的宽松环境;其次学生相互传阅作文,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发表评论,不作“上纲上线”;最后记录,可进行二次交流。
再说自评式。作文之后,可说说写写自己的写作情况:自己最感动的部分及其原因,自己有所感却不会用文字形容的苦恼等等。作后反思,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另外还有推荐式(向他人推荐作文,叙述推荐理由),寄语式等。
最后,引用1989年美国波士顿最杰出教师金苹果奖获得者吉尔伯特·阿亚拉帕里拉的作文教学方法,以为借鉴:
孩子们心里想什么,就潦潦草草写什么,根本不注意语法拼音或发音。他们与同学们一起阅读自己的作文并且评论。
然后就是文章的组织问题,学生们互相打分:哪些话或哪些形象对他们有吸引力;哪些东西他们不能理解;他们的反映如何:是发笑了呢?是变得忧伤了呢?还是失去了兴趣?然后他们同我商讨,不过决定权*在他们手里。我告诉他们,没有什么对或错的故事,每篇文章都是精彩的故事。
他认为:“他们写作文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同时他不觉得这样做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是放弃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而是“教学工作确实进行了,不过以有趣的方式进行的,他们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行语法、拼写、泛读以及写作的基本功训练的。”
综上所述,只有尊重学生,立足学生开展作文教学,方能杜绝为文造情的现象,恢复作文本来功能。“以人为本,崇尚个性”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也是作文教学的原则。
(本文曾获全国小语会作文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附表:小语第11册作文选材计划
小语第11册作文选材计划
写作日期 作文题目 选材日期 选材指导
9月27日 童年趣事 9月1日
—
9月15日 1、自己回忆童年趣事
2、向父母等他人采访有关自己小时侯的趣事
3、搜集自己小时侯有趣的照片
10月11日 我尊敬的一个人 9月16日
—
10月8日 1、确定要表现的人物
2、为什么尊敬他?发现他身上的可贵之处
3、有针对性地跟踪观察,注意他的一言一行,可进行片段练习
4、记录能反映他品质的事件
5、也可进行调查访问
10月25日 写板报稿 10月9日
—
10月23日 1、记录校内、班内新近发生的事或现象
2、能稍作评论
11月7日 写一处景物 10月24日—
11月5日 1、确定观察对象,抓住最吸引你的景物观察
2、注意观察景物的色、形、神,并能展开想象
3、可对重要景物的局部进行写生,并作片段描写
12月8日 ______老师二三事 11月6日—
12月7日 1、确定观察对象
2、明确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3、记录该老师的习惯动作,习惯语言以及表情变化。可用漫画或速写表现,并作片段练习
4、记录能表现该老师性格、品质的有关事例
5、也可对他本人或其他老师进行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