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这是老师们谈到后进生时常说的一句话。是的,对自卑感较强的后进生来说,老师们能及时捕捉其闪光点,给予恰当的表扬,无疑会令其倍感温暖,倍增信心。但问题是:“恰当的表扬”如何拿捏?“闪光点”如何发现?这里,笔者谈谈想法。
会发现,还得会表扬
为什么说“恰当的表扬如何拿捏”呢?试看,例子一:某老师发现甲乙两学生一天先后为班级做了同样的好事:将乱丢在地板上的扫把挂好。正常情况下,这种事在这个基本形成良好班风的班级来说,已是小菜一碟,但因为学生乙是班里的后进生,从“发现闪光点”的角度出发,老师特意在班里表扬了乙:“某某同学这种爱护公物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例子二:课堂上,甲乙两学生先后正确回答了老师提出的两个不同的问题,甲回答的问题难度较大,乙回答的问题难度小。但乙是后进生,所以老师说:“你们看,某某回答得多好啊!”以上两个例子都不难看出老师的良苦用心,都希望能起到激励后进生的作用。但我认为这类表扬最多起到一点感化的作用,激励的目的难以达到,并且有时可能还会有副作用甚至反作用。
朝最好的方面看,两例子中的乙学生听完表扬,可能都会想:哎,这有什么呢?老师还大张旗鼓地表扬,这是为我好啊!真难为老师啦!这就起到感化的作用,但也因此无法达到“激动鼓励使振作”的激励目的。可能有的副作用是什么呢?由于老师表扬的“造作性”一目了然,致有些学生可能更看不起后进生。可能出现的反作用是:如果老师在表扬后进生时某点表情“失真”或某句话“跑调”,受表扬者就极可能认为:某某比我做得好都未受表扬,老师这是在挖苦我呢?从而更加强了叛逆心理。总之,表扬后进生时,在捕捉“闪光点”及表扬的语言选择上应慎重一点。例如采用“批评中隐表扬”的方法:在班上批评乱丢扫把的同学,然后说上一句:“幸好乙和甲发现后立即挂好,不然绊倒同学怎么办?”这样,表面看来是在批评乱丢扫把的同学,其实最重要的是肯定了乙的做法;乙也容易接受,且也感受到老师对其行为的关注。我相信这是较恰当的做法。
扒开缺点找优点
除了“恰当的表扬”,我想对后进生来说,更重要的还是如何发现“闪光点”的问题。
所谓“后进生”,就是成绩及思想相对落后,“闪光点”也就不易闪现,所以才需“捕捉”。可惜的是,由于多少怀有“朽木不可雕”等思想,“后进生”偶尔冒出的闪光表现容易被老师忽略,那些隐藏在缺点里的优点就更易被扼杀了。
什么是“隐藏在缺点里的优点”呢?调查发现,“后进生”中,有“破罐破摔”思想者是微乎其微的,绝大部分还是求上进的,但由于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周遭的客观环境,致不少“后进生”的“闪光点”是通过(或只能通过)“缺点”表现出来的。试看:某班班干部出板报时,两顽皮生穿插其中,对板报评头品足,致班干生气而向班主任告状;班主任到场也无名火起,狠批两顽皮生:“你们没事来干吗?自己没本事又胡说八道!”两顽皮生悻悻离去。其实,两顽皮生中其中一个是插图能手,他的评头品足只是想表现“自己行”。如果班主任到场后,说:“某某,你来了刚好,我正愁没人插图呢!”而后在班上夸其精彩的插图。这样既满足了“后进生”的表现欲,又真正捕捉到“闪光点”——想表现自己、想为集体服务——何乐而不为呢?!就是他们什么都不会,但其行为也隐约流露出想为集体做点事的思想,如果老师能巧妙地让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如给板报画线),也可化消极为 积极。所以,我认为,对待“后进生”,老师们不止要善于捕捉其正面表现出来的“闪光点”,更应学会扒开缺点找优点。
我想,如果同仁们对待“后进生”能真正做到“扒开缺点找优点”,并给予“恰当的表扬”,那么,许许多多“后进生”脱帽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我祈盼着!
我更祈盼同仁们能不啬赐教,为了可雕可塑、前途无量的“后进生”们,尽其所以,献出更善更美的经验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