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应善待成绩差的学
          ★★★★
【字体:
应善待成绩差的学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应善待成绩差的学生 
 作者:佚名
 

我对教育的实话实说”笔谈征文 
应善待成绩差的学生 

江苏省东台市台南镇中学 吴应海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镇某村15岁的少年王某去年在镇上读初一,今年2月17日开学那天,校领导让王某把妈妈喊到学校,说王某成绩太差,必须有家长跟着“陪读”,否则就别来了。从那时起,王妈妈每天都和另外一名家长坐在教室的后面,陪着儿子上课。3月7日,王妈妈提出不来“陪读”了,当时学校领导也同意了。3月11日晚上,儿子说班主任老师要王妈妈继续“陪读”,王妈妈当时也没说什么。可没想到,3月12日早晨,她去叫儿子时,见儿子没脱衣服躺在床上,身体已经硬了,床头一个瓶子里,还剩下一点点甲胺磷农药……(见《扬子晚报》)读罢这则消息,笔者心头久久作痛。这个学生的死,心理障碍是一个重要因素,学校的不当做法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里,笔者不想对学生心理脆弱的原因作分析,也无意对“陪读”之举进行笔伐,笔者所深思的是,为什么我们非要逼着每一个学生都成绩好呢?这现实吗?10个指头伸出来都有长有短,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当然也存在着千差万别,成绩有好有差是一个客观事实。可现在,上至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到不少学校校长,一开教师会,就振振有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教师。”言下之意就是,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生,教差了,就是你老师的无能。 

  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句话是对的。但这里的“好”,不单是指学习一个方面。成绩不好的学生,只要他品行端正,学习刻苦,有上进心,我们的教育就算成功了。这样的道理,我想很容易就能弄明白。可为什么我们有些教育管理者却偏要装糊涂呢?表面上他们叫喊着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绝不让一个差生掉队,其实,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他们要的是均分,是升学率。当学校按学生考试的分数来对老师的工作进行奖惩,甚至搞末位淘汰时,老师们就别无选择了,明明知道有的学生学习成绩根本就无法提高到优秀生乃至中等学生的水平,也只得狠下一条心,想方设法来“帮”他们,争取多榨点“分”出来。于是乎,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屡屡发生,至于有人想出“陪读”的怪招,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样做的后果是,后进生不仅觉得自己在老师眼中成了累赘,在其他学生面前也自觉脸上无光,低人一等。还有的觉得愧对父母,自卑自责,不能自拔。你想想看,这是一种怎样的伤害啊! 

  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允许学生成绩差呢?现代教育倡导人文关怀,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就是对学生的理解、鼓励和关爱,就能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所以,允许学生成绩差,是对事实的尊重,更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看来,改革教师评价体制,转变落后教育观念,已是迫在眉睫之举。 

  《中国教育报》2003年4月4日第5版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