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语文新教材,初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实施方案(3)
作者:河南省鹤壁山城区教研室 、第八小学 课题组 发表时间:2004-4-30 阅读次数:1574
重点</P><P> 负责人:付明 </P><P> 3、识字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场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教学的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研究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等融为一体,运用互补法、绘图法,对比法、随记法等多种方法加强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在课外阅读中利用汉字资源、《三字经》、《百家姓》、《干字文》及书法艺术欣赏、汉字发展演变来体会汉字的优美,并拓展知识面,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另外,寻找在生活中识字的途径,创设氛围和符合儿童特征的生活场景,体会中华汉字的形体美。用编顺口溜,念儿歌,猜字谜,做加减法,讲小故事,汉字打假游戏,使汉字在学生眼里,不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个体,让学生真切地感爱到学习汉字的乐趣。从而体会中华文化的渊源流长,提高审美情趣,增加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实验安排:</P><P> 第一阶段
时间
实验目标
方法和途径
反馈及思考
3月
1. 初步体会汉字的美,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P><P>2. 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持之以恒的书写态度。
1. 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在以后的教学中常抓不懈。</P><P>2. 认识教材中的象形字。3。搜集汉字发展演变相关史料。
4月
1. 培养学生写好字的信心。</P><P>2. 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和主动识字的愿望。
1、建立写字评价机制 2、搜集有关古代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教师讲评,学生感受。</P><P>3、课堂上注重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情景,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周中识字。</P><P>4、有针对性地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在多彩的生活中识字。
5月
在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1、开展游戏识字法,汉字编故事等</P><P>(如汉字开花、汉字加减法、猜字</P><P>谜)。</P><P>2、课堂上注意教给儿童识字方法,</P><P>引导孩子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和方</P><P>法。</P><P>3、组织识字比赛活动。
6月
增强学生对汉字规律的科学认识。
依托汉字本身有序的系统,将汉字</P><P>归类学习。</P><P>I、利用汉字声旁的示音作用与形旁</P><P>的示义作用,进行比较学习。</P><P>2、注重按汉字的偏旁部首有序地归</P><P>纳所学生字。</P><P>3、近义词、反义字词、多音字、同</P><P>音字辨别。
7、8月
中期实验小结、撰写论文
第二阶段
9月
识用结合,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
1.引导学生在具体语气环境中辨明字义读准字音。创设运用旧知学习新知的机会,督促学生学习、练习、自主识字(如用字组词,用词造句)。
10月
体会汉字的优美,提高学</P><P>生的审美情趣。
1、认识几种书体,并分类搜集象形字、隶书、楷书等,进行欣赏、交</P><P>流、评述、熏陶。</P><P>2、写字作业展评,班内激励。
11月
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P><P>文字的感情。</P><P>
l、汉字打假活动。</P><P>2、书法欣赏。</P><P>3、有关汉字的语文活动(成语故事、古人趣谈、古诗词及对联欣赏)。
12月
中期结果(资料汇总、撰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