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情趣和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没、鉴赏没、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和语文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进行美育的过程,除了文学作品教材所具有的艺术美外,形式美、自然没、社会美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
一、形式美
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型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声)极其组合规律(整齐、对称、比例、反复、多样统一等)所显示出来审美特性,在语文教学中,形式美无处不在。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部分。汉字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一个个汉字犹如一个个画面,让学生的视觉感受到美。教师要求学生写字时,写好各种笔画,搭好字架。这样写生写出的字端正、美观,这就创造了美。同时,由声母、韵母组成的音节又有阴、阳、上、去四种声调,非常悦耳动听,让学生的听觉感受到美。而词的变化形式更多,尤其是各种格式的成语,结构整齐、匀称,是词的形式美的典型。
句子是由词组成的。“花园里开着花”和“花园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的意思一样,但后者比前者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 因此,在句子教学中,教师往往不但要求学生把句子写完整,而且要求他们写具体。在段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清层次,从而了解各种段式。这也是让学生懂得怎样的结构形式更具有美感。当段中含有比喻、拟人句时,教师会指导学生体会、理解其中的美。至于排比句,它有一种匀称的、反复的美。这些修辞手法都深获学生的喜爱,在作文中经常使用。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古诗,都以它对仗的工整、音韵的整齐、句法的精炼、想象的丰富、意境的优美,而使学生获得美感。
二、自然美
客观世界中的自然物,如山川草木、风云雨露、日月星辰、鸟兽虫鱼等都有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自然美主要体现于一些写景的文章之中,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写了优美的景物,物产的丰富:海水,五光十色,异常美丽;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海滩,有美丽的贝壳,成群的海龟;岛上,是鸟的天下……这些描写,使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跃然纸上,学生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还有《瑞雪》、《火烧云》等,也是自然景物为写作对象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录象等电化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并要求学生练读练说,进一步体会来自大自然的美。
三、社会美
生活中一切社会事物的美统称社会美。社会美中的人格美,主要包括心灵美、行为美,正是许多课文所要表现的中心,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如《爷爷屋前的葫芦架》,赞扬的是关心老人,遇事先为他人着想的中华美德;《徐悲鸿画马》说明了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忘我的刻苦钻研的道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琢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这样就能了解人物的高尚人格,社会美的神韵也就得到了显示。
此外,教学中教师本身的言语举止也是向学生传播美的活教材。得体的穿着、合适的动作、恰当规范的语言、自然的神态,对学生来讲,往往是一种美的享受。
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从而使学生热爱美、追求美,成为行为美。心灵美的人,这比起一味的说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