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挖掘语文新教材,初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实施方案(1)
        ★★★★
【字体:
《挖掘语文新教材,初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实施方案(1)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挖掘语文新教材,初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实施方案(1) 
作者:河南省鹤壁山城区教研室 、第八小学 课题组    发表时间:2004-4-30    阅读次数:1672
 

                                         重点

                                     负责人:付明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全面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理念也进一步加深。特别是语文教学摆脱了长期以来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议,确定了语文学科“人文精神"的性质和地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多处有关于“人文"的阐述,在《课标》的第一部分开篇就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也包含着诸多人文性的内容:如:热爱理解祖国语文,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教学中提倡利用学生对语文材料反应的多元性,重视熏陶感染和价值取向。特别在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中,更加强调了“人文”目标的实现。如,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较高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吸收民族智慧,关心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等,另外,在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能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在学会口语交际的同时,能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的教育理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提的更响。 
    小学教育应使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时刻感悟勤仁爱、关怀、尊重、真诚、善良这些美好的事物,更要有人格、个性、文明、价值观、
责任心等人类高级情感的亲身体验。一个社会要进步,民族要发展,对建设者的素质除了知识技能的要求外,决定胜负成败的就是人文素养。在新课程改革的广阔平台上,以新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托,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实现语文学科的培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实验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改革的原动力来自于每一位参与实验的学生,因此,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实验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是实验成功的条件之一。
    2、趣味性原则
    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才能使自己的主观意识倾向于某一方面,从学校周边环境和内部环境出发,寻找趣味性强的素材,发展学生个性,并在此基础上切入研究内容。
    3、实践性原则
    研究重视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直接经验的获得,使学习、实践有机结合,相互作用,使实验个体更好地得到发展。
    实验对象:
根据实验老师实际情况,将第八小学的一(四)班、二(四)班、二(一)班、三(二)班,四个班级定为实验对象。
课题研究主要目标、方法与步骤:
    现行新教材,特别是一、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人文教育因素,以此为基础,从教学内容入手,深挖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在教材内容、教学手段,教育方法、过程评价上追求深度和广度,搭建大语文的平台。重点以语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识字教学、作业设计这四个教学内容为突破口,探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及找到合适的教学模式。整体采用“行动实验法"进行。四个研究内容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l、阅读教学:通过老师有意引导的课内、课外阅读活动,抓
住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主人翁思想感情,使学生在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模仿行为、感悟内涵的过程中,初步认识世界和社会,懂得人生道理,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正确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培养乐观、向上、积极的人生态度,构建日趋完美的性格品质。

     实验安排:

                                  第一阶段
 
  时间
     实验目标
     方法和途径
 反馈及思考
 
 

 

 

3月

 

 

 
  

 

训练学生从阅读中寻找乐趣,培养学生读书热情。

 

 
 1、用导读法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2、让学生进行体验性阅读,掀起读书

热潮。

3、体会感受阅读的种种好处:(1)可

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2)可以学会

求知和做人;(3)可以催人奋步;(4)

可以和名人交友……
  
 
 

 

4月

 
  

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

 
 1、凭借语言文字抓住情感震憾点。理

解内容,想象情境。

2、用模仿法、欣赏法让学生联系语言

环境和生活实际与作者情感产生共

鸣。
  
 
 

  5月

 

 

 
 感悟教材中人物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例举素材,挖掘内容,体会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或美好情感。

2、用模拟法演练。

3、感悟互评。
  
 
 

 

  6月

 

 
  

结合校内生活,初步检验效果。

 
 1、选择校园情景剧内容。

2、调查、观察、实地演练。

3、师生共评,引导学生初步体验到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是美好的。
  
 
 7、8月
     中期实验小结,撰写论文
 
                                第二阶段
 


 

 

9月

 

 

 
  

课内外结合扩展视野。

 

 
 1、课内外结合,广泛阅读。

2、用例举法让学生自由选取素材,并小组进行演练。

 

3、用类比法让学生从演练中感悟两种不同的(积极、消极)的人生态度。
  
 
 

10月

 

 
 汇总阅读见闻,升华情感。

 
 1、用实践归类法、汇总阅读成果。

2、评述知道这些知识后的自身行为变化或懂得的道理。
  
 
 

 

11月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检测学生辨明是非意识。

 
 1、在校内为学生刨设各种情境,进行,检测。    

2、追踪学生生活实践活动,检测其意识行为。

3、汇总分析。
  
 
 

 

12月

 

 

 
  

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1、开展"争做××小模范”、“我是×

×小标兵”活动,培养健康心理和积

极人生态度。

 

2、结合不同学生家庭、社会环境,诱导、督促其健全人格形成。
  
 
                       终期结题(资料汇总、撰写论文)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