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音乐论文 >> 资源正文
春天在哪里
        ★★★
【字体:
春天在哪里
作者:王凡音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春天在哪里
 
      21世纪的课堂,适时的增添绿色是必要的,音乐课也不例外。音乐教育过程必须也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类教育成具有美和善品质的人。小学音乐课本中,有许多可以进行环境教育的内容。我总是在备课时,前思后想,能不能在这一课里穿插环境保护教育环节呢?可音乐是很抽象的,如何让孩子们对音乐有直观的感受,并且让它得到对大自然热爱的启迪呢?
      孩子们的模仿能力、记忆力很强,如果让他们唱会一首歌并不是件难事,可要使学生有感情的唱好歌曲,不是说说、唱唱,就能达到很好效果的。图片就是使歌曲中抽象的情境与情感完整呈现给学生的最好方式,它能使学生在脑海中迅速地、形象地产生意境,从而产生正确、深刻的情感。
      新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课《春来了》,是一首旋律流畅、歌词优美的歌曲。本课教学目标,是要学生在演唱这首歌的同时,体会春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备课时我也立刻意识到,这是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最好的一课。
      上课时,我先出示一幅大的春景图片:有青翠的草地,七彩的花朵、成片嫩绿的树林、即将融化的残雪、出洞的小动物等等。然后问:“画中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得知是春天呢?你喜不喜欢这样的景色?”让学生自己找春天,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中的景色,表达自己对这幅图的情感,在朗诵歌词时,也带着对春天无比喜爱的情绪。
我感觉到孩子们对春天有了直观、亲切的感受,刚要引入歌曲教唱时,有一名学生突然举手,提出了疑问:“王老师,歌词中‘春姑娘躲在那朵花苞里’的‘春姑娘’是谁啊?”说完,学生们都看着我,我一下子被问住了,心想:是啊!春姑娘……怎么解释呢?没想到他们的心会这么细腻,这个……?我灵机一动,先让孩子们想一想,也给自己一点时间整理思绪。
      学生们在座位上纷纷交流起来,我也陷入深深思索中。这时,只见又有一个学生将小手高高举起,说到:“王老师,我知道!”全班立刻安静下来。“春姑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当小树绿了,小花开了,那就是她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我高兴地点了点头,笑了笑。他话音刚落,接着,许多学生也站起来说了说自己的看法:
      “春姑娘一定是热爱地球的仙女,她一来世界就变美了……”
      “画上面树枝飘动着,一定是春姑娘吹动的,还有小动物也出来了,一定是春姑娘用手轻轻拍拍他们,告诉他们春天来了……”
      ……
      平时面对这65个孩子,我总是感到不知所措,回想上个学期的音乐课,课堂上经常“乱”到了极点,总觉得他们什么也不懂,说什么也讲不清楚一样。对于三年级这个班的孩子来说,我从来没想过他们会有这样的表现,看来,我大错特错了。
      后面所产生一系列对话,真是我在备课时所不曾想到的,我为自己的错误观念和准备不足感到不安,为孩子们的表现感到惊讶,也很感动。孩子们带着对春天的直观美感,不仅置身于歌曲的诗情画意中,还对歌曲中演唱的“春姑娘”有了自己的理解,他们的回答充满了童真和对大自然美妙意境的理解,那春天不就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在孩子们的心里吗?
      下课后,我再回头想想这节课,真正感觉到新课程实施后,给音乐课带来的变化,把感受音乐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把可持续发展教育注入课堂,更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孩子们的心是那么纯洁、天真,但愿世界少一些不和谐,多留给孩子们一些美丽。
 
2005年6月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