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范中华 胡敏
【案例】《景阳冈》教学片断: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景阳冈认识一位打虎英雄──武松。请浏览全文,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位英雄的特点。
(生答:勇、神、猛、谋、智、威……)
师:大家找到了这么多字。现在咱们讨论一下,哪个字最准确地道出了武松的特点?
生:我认为本文主要写武松的勇敢,他凭着非凡的勇气上山打死老虎,所以我认为是“勇”。
生:我认为是“谋”,“谋”比“勇”更重要。
生:我认为是“神”,因为武松既有勇气,又有力量、谋略,好像不是一个凡人,而是一个“神”。
师:说得好!一个“神”字概括了武松的特点。接下来,我们研究一下他到底“神”在哪儿?请大家用四个字来概括,并说一说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酒量惊人──我从“三碗不过冈”和“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看出来的。
生:力量超人──我从“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看出来的。
生:我补充一点,从课文第11自然段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也可以看出来。
师:请你们把这些描写动作的词找出来。
(生找出了:丢、揪、按、按定、揪、提、打。)
师:从这些词看出武松打虎时使用了工具吗?
生:没有,他是赤手空拳地同老虎搏斗。
师:“赤手空拳”和“搏斗”两个词用得准确。请接着找,武松还“神”在哪里?
生:机智过人──我是从武松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之前的两段描写看出来的。武松先让老虎耗尽了气力。
师:他具体是怎样做才让老虎耗尽了力气?
生:初见老虎,“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生:老虎一扑,“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生:老虎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生:老虎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生:武松等老虎泄了劲,“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
师:大家很会找关键句子,从这些句子中我们体会到了武松的机敏和谋略。大家再看看这些描写武松动作的句子,用得最多的一个字是什么?
生:闪。
师:对,一共有四个“闪”字。“闪”字是什么意思?能换个词吗?
生:“闪”说明速度快,身手敏捷。
生:“闪”写出了一晃而过的样子。
生:“躲”显得很被动。
生:“跳”被动了一些,“飞”太夸张。
师:我们从“酒量惊人”、“力量超人”、“机智过人”、“胆量非人”四个方面看出武松“神”的一面。其实他也是一个凡人,大家能从文章中找出他作为凡人的一面吗?
生:“就血泊里用双手来提,哪里提得动!”我从这一句看出武松使尽力气也没提动,不像孙悟空无所不能。
生:“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从这一句,我看出他爱面子。
生:“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从这一句我看出他倔强,不听劝告,多疑。
生:“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从这一句,我看出了他的胆怯,害怕。
生:从“一步步挨下冈来”,我看出他没有力气了,说明他的酒劲过了,力气用完了,同凡人一样。
师:是啊,人无完人,英雄也是有缺点的。
【点评】本案例中,教师对文本的预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创造性地处理文本。这篇课文文白夹杂,篇幅较长,学生又看过《水浒》改编的电视剧,可能会对文字的表述提不起兴趣。针对学生实际,教师一开课就要求学生用一个字概括武松的特点,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紧紧抓住“神”和“闪”两个字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思路明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2)精心设计台阶,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在讨论武松的特点时,教师设计了五级台阶:第一,浏览全文,用一个字概括武松的特点。第二,读课文,再分别用四个字概括他“神”在哪儿。第三,细读课文,这个特点从哪些具体句子看出来?第四,从人物的行为、语言中看出武松仅仅是一个“神”吗?第五,抓住“闪”字,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思维,感悟武松“机敏”的特点。这样,一个打虎英雄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