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捞铁牛》片段教学设计
        ★★★★★
【字体:
《捞铁牛》片段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7
《捞铁牛》片段教学设计


     设计一

(第4、5、6自然段的教学实录)

师:刚上课时,同学们就提出了问题: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捞上来的?现在我们通过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默读课文,思考:哪两个自然段写打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

生:第4. 5自然段写打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

师:好。这两个自然段请同学们自己学,要求认真读书,思考两个问题。(出示投影)

思考题:

1.  第四自然段后三句话是什么关系?

2.  铁牛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来?

 

 

 

 


(生读思考题)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学习。在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同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讨论。老师看哪些同学学得认真。

(生自由学习,讨论)

师:谁先说一说后三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先说12句的关系,再说23句的关系。

生:我认为这几句话是因果关系。因为水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了,船里的泥沙减少了,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所以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拔了上来。

师:这位同学理解得非常好,那和尚是利用什么力量把铁牛拔出来的?

生:利用水的浮力,(板书:利用水的浮力)

师:谁还记得老师提的第2个思考题:

生:铁牛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来?

师:好,谁来回答?

生甲:因为铁牛太沉了,水手们根本没有办法把它拉上船。

生乙:即使拉上了船,也会因为太沉,不容易划到岸地边。

生丙:对!我同意赵刚的意见。书上已经写到“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这说明把铁牛放在水中拖回来,已经很费力了。

师:它能抓住课文的语句分析,这种方法非常好,值得同学们学习。

生:和尚还在利用水的浮力。因为把铁牛放在水里拉回来可以省一些力气。

师:这几位同学分析得特别好。和尚这时还在利用水的浮力,你们看和尚是多么聪明啊

师:谁来读第6自然段。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样的办法是怎样的办法?

(生读第6自然段)

师:谁来回答

生:我认为还是把沙子铲入黄河,利用水的浮力拔出铁牛,然后

拖到岸边捞起来的办法。

师:现在,同学们是不是知道和尚用什么办法把八只铁牛捞上来的?

生:(齐答)得用水的浮力。

师:你们真聪明。

师:(小结)现在同学们了解到和尚是利用水浮力把八只铁牛捞上来的,解决了同学们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我们在学习中善于提出问题,并且通过读书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师:同学们,课文写打捞过程虽然没有使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但表达也很清楚,做到了言之有序。现在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生:想。

师:在观看时,请同学们注意打捞过程的顺序,一会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放录像)。

 

(天津市实验小学刘军执教)

一、通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了解第4.5.6自然段的内容。

2、画出描写打捞第一只铁牛的重点词句,想想这些词句的意思。

三、观察,以说促读

1、老师利用复合投景,分解演示把铁牛从河底向上技的过程,启发学生注意观察:河中的两只大船,大船之间的架子,拴住铁牛的绳子,泥沙减少,船身上浮。

2、学生演示,利用复合投影分解把铁牛从河底向上拔的过程,边演示,边讲解,尽量用书上词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注意讲清步骤,用准词语。

三、精读,理清句序

1、投影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学生填空:

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泥都(  )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  ),船身慢慢地向上(  ),(  )铁牛的绳子越(  )越(  )。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   )。

2、师生共同归纳段四句话的意思,教师板书

准备好    铲泥沙子   绷紧强    向上拔

3、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1)拴铁牛的绳子为什么会越绷越紧(船身上浮)?河底的铁牛为什么能向上拔(水的浮力)?

2)这四句话的顺序能不能调整(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

四、品读,充分感悟

1、自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学生演示,利用复合投影,讲述把铁牛向岸拖。老师板书:[拖上岸]

2、再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想想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铁牛笨重]

3、自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思考:“这样的办法”指的是什么办法?学生回答,教板板书:[水的浮力]

五、深读,回归整体

1、自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用关联词语填空。

  )船上泥沙铲光了,(  )船身慢慢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   )越绷越紧,沉到河底的铁牛(  )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2、讨论:课题中的“捞”字能否换成“拔”、“拖”?(水中捞铁牛,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胆和智慧)

 

福建省顺昌县教师进修学校  王建熙设计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