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家教>讲稿
抓住人物的特点写
-----------写人类习作指导(一)
电视机前的高年级同学们,你们好!当你成为一名高年级学生的时候,你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会与日俱增,其实这正是作文综合能力提高的体现。可是也有许多同学的作文水平提高得很慢,经常因为这件事感到烦恼、感到茫然,那么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如何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吧!
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什么内容呢?别急,请看大屏:在这里我为大家准备了一道问题,看看你有没有自己的答案呢?
(投影内容:你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吗?)
好了,同学们你一定会说:这是不可能的。确实如此,很早以前,古希腊的一们哲学家就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各不相同,迥然各异,各有各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一棵树上的两片树叶,其形状、颜色、大小、筋脉也不会一模一样,完全相同。那么同样的道理,生活在世界上的人类也是这样。以人的外貌来说,即使是双胞胎,他们的父母和亲友也能根据细微的差别准确无误地认出他们。这就是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人的外貌是这样,那么人的语言呢?行为呢?心理呢?答案自然是也是肯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点。这样“人”才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讲到这里,同学们一定会明白了,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关于如何人的方法”,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悟出点如何写好一个人的方法来吗?让我们来一起概括一下吧!
请看大屏:
对了,那就是要(屏幕内容:“抓住人物的特点写”),人物的哪些特点呢?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今天我们就前两个问题重点学习。即:如何写好人物的外貌和语言
那么在平常的作文中我们的在这两个方面表现得怎么样呢?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外貌描写吧,我读过许多高年级同学的作文,今天摘录了几个片段,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看后你不妨谈谈自己的感受:
请看屏幕:
下面是两个同学写的“弟弟”
1、我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弟弟。他今年八岁,上小学一年级。红朴朴的脸上嵌着一双亮晶晶的眼睛,一笑嘴边还有两个小酒窝。
2、一双水灵灵,充满了孩子气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圆圆的耳垂儿,以及一张能言善问的嘴,组成了一个充满稚气的面孔。这就是我的弟弟。
(读了以后,感觉怎么样?从上面的两段话里我们不难感受到,虽然他们写的都是小男孩,但确实让读者感到这是两个不同的孩子,原因就在于小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特征“一笑嘴边还有两个小酒窝”,“高高的鼻梁,圆圆的耳垂儿”……就这样两个活泼可爱的小弟弟便鲜明地站在我们的面前了。
让我们再看下面的片断:
一次单元考试,我们全班同学都不知道考试的结果怎样。上课时,你带着满面笑容,拿着考卷走进教室,双眼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您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喜悦的光,从您的眼神我们看出您的高兴,就知道您在表扬和鼓励我们。
老师,您的眼睛经常布满血丝,您那眼睛告诉我们,您经常熬夜。看着刚发下来的作业上的批发符号,我们知道,这符号上凝结了您的多少心血啊!
(在这个片断中,小作者并没有从全方位描写老师的外貌,只是抓住了“眼睛”这样的一个方面。他认为他的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当同学们考试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的进修,老师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喜悦的光。这时老师的眼睛好象在“鼓励”大家说“继续努力吧”
当老师的眼睛“布满血丝”的时候,老师的“眼睛”又好象在说:你们的作业我都认真地看过了,还给你们做了批改。
从小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上看,老师的眼睛确实是会说话的,而且学生们也“听”得懂老师用眼睛说的话。由此看来,师生的心是相通的,学生对老师是理解的。不仅如此,读者们还会透过小作者多次描写的那双“眼睛”,看到那位老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精心培育下一代的美好心灵。
由此可见,写外貌不在全,而在精。
刚才列举的都是我们习作中的例子,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有没有这样的好例子呢?
请看屏幕:
“炊事班长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眉头拧成了疙瘩。”
“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你想到这是哪篇文章里的内容了吗?对,《金色的鱼钩》。这几处外貌描写,除了第一外的全方位绍写在前面外,其他几次都散在故事之中。它们虽然笔墨不多,却对老班长的崇高境界起到了强烈的烘托作用,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他对革命的赤诚之心和对战友的深厚情谊。这种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描写人物外貌变化的写法,同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你的习作的小镜头里,不仅要拍下静态的外貌(肖像),更应抓住动态的外貌(神态),因为它们与人类的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
让我们再来欣赏一段来自课文里的片段: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圆,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象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时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细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象是松树皮了。
这是鲁迅《故乡》中闰土的外貌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一个人物,在不同时期,却发生了如此的变化,作者是结合着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遭遇来进行刻画的。其中最明显的是对比手法的运用。童年时代的闰土“紫色圆脸”“手捏一柄钢叉”的“小英雄的形象。三十年后,却就了“灰黄的脸”“松树皮”的手,象是个木偶人。这样通过人物的脸色、表情、衣饰、体态的巨大变化,表现出了人物的苦难命运。
在刚才几个片段的赏析,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吧!如何写好人物的外貌呢?
请看屏幕:
外貌描写是指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姿态和神情等方面的描写。写外貌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果戈里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
写外貌最忌讳的是“公式化”“一般化”“千人一面”
再告诉同学们一个窍门:写外貌要注意写好眼睛。鲁迅说过: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外貌,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大家想一想这句话是十分有道理的。
大家也许学累了,下面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听一听一位作家的经验之谈:
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孙幼军,这个名字也许你很陌生,但是要提起《神奇的房子》《小贝流浪记》的名字,你一定不会陌生吧,它们的作者就是刚才提到的孙幼军。
话说作文
小时候随家庭流浪,我前后换过九所小学,三所中学,每到一处,最先赏识我的总是语文老师。只要交上一两篇作文,我就成了他的得意弟子。从长春一中换到吉林实验初中,膀大腰圆的老头子老师给我第一次作文的评语是:“果出亲笔,堪称佳作”。别看“佳作”后面还有个大大的惊叹号,这是个“假言判断”------佳作是有前提的,就是:“假如你不是抄人家的。“我从来不看那些《模范作文》之类的书,更没当过一次“文抄公”。到第二次作文,他就对我的能力深信不疑了,举着我的作文本,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在讲台上宣读。
我不太喜欢我的作品被当众公开,觉得有点难为情。不过,作文课上我总是很快活。别的课我都是被动地呆坐着接受灌输,作文课我可以在那里开心地讲了,心情直分愉快。
想想,感觉作文轻松应该归功于我的爸爸。还在我是个幼儿时,爸爸就想办法弄来不少图画书给我看。记得的有《猫大哥开汽车》和《桃太郎》。我不认字,爸爸读给我听。原来书这么好看啊!从此我就爱上书,千方百计自己找书读。在北平读小学四年级时,我迷上了武侠小说,把平日买早点的钱和过年的“压岁钱”统统花在这些东西上,《十二金钱镖》《女侠黑龙姑》……买了一大箱。当我称这类书是“闲书”我同学的家长都不许自家孩子看的。我得天独厚,爸爸见我入迷,嘲弄地说:“哪一天也成了个大侠客!”却从来不干涉。
阅读的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扩大,兴趣也逐渐变化。从童话到武侠,又到演义,到新文学。读小学六年级时,我的书架摆满鲁迅、巴金、老舍、冰心的作品,有三四百本之多。我读烂了那些书,又别出心裁地开办了个“小小图书馆”自己刻了个章子,一本本印上,借给弟弟妹妹和同学们看。
写作文感觉轻松也和我从小学五年级就天天记日记有关系。我写自己的思想感情,也有意地描写同学、老师和周围环境。实际上我几乎每天有一篇作文。
还有写信。流浪期间,爸爸常常独自到外地谋职。他十分惦念家里,能获知消息的唯一办法就是家里的来信。开始时我刚刚小学炻年级,却是家里“文化层次”最高的,妈妈没有文化,五个孩子里我居长,写信的任务“历史地”落到我的肩上。二三十个大字的信满足不了爸爸的渴求,我只好错别字连篇地胡扯一气,不想这些鸡毛蒜皮也使人爸爸十分高兴,来信表扬我,我于是乎大写特写。
照我看,构成一篇好作文的不外是好语言文字和适宜的表达方式。后者是方法,经过学习,不难掌握。前者是基本功,倒是要长期下功夫的。要多读些文学作品,要多有些写日记,写信之类的文字实践。我讲过,即使没有“说话课”,出于交际的需要,你也必须每天说话,在那里“练”,否则没办法活下去。“写”可就不这样了,除了少得可怜的几篇作文,你一年不写一个字也照样儿活得舒舒服服。但是几年下去,你和每天写日记的同学比较,会落后一大截子,一碰到作文课就头如笆斗了。
听了这则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吗?看来养成良好的动笔习惯对于我们提高写作水平是什么重要的。
刚才我们学习了怎样写好人物的外貌,那么怎样写好人物的语言呢?
俗话说:“言为心声”,就是说,一个人说什么话,是由思想支配的,一个人说的话,反映他的思想,什么人说什么话,大人有大人的话,小孩有小孩的话,工人、农民、商人等说话各不相同。因此,说话最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如果你想把自己的作文写好,那么写好人物的语言是一个关键。
在记叙人物的语言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下面让我们结合着例文来仔细体会一下吧!
请看屏幕:这是江苏省一位叫余权的小朋友的习作
爱,我并没有少得……
每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亲亲热热叫“妈妈”时,我就向人家投去羡慕的目光。因为
,我十岁那年,爸爸和妈妈离婚,妈妈出走了。
双亲分离的那天,我舅母陪着我妈来到法院,我爸爸骑着车并载了我也来到法院,听候判决。妈妈知道我平日喜欢吃蛋,那天特意人舅舅家煮了六只鸭蛋带给我。由于年幼无知,我不管父母他们离婚不离婚,就贪婪地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妈妈见我吃得香,便不由自主地淌下眼泪,那样子似笑更像哭。
“妈,你怎么啦?”
“没什么,心里有点乱。嗳,妈心里高兴。”
“高兴?”我真迷惑不解。
“来,让妈好好看看你!”妈妈身子颤抖着,却用力睁大双眼看我。
这时,我才领悟妈妈的意思。唉!以后,我再也看不到妈妈和爸爸生活在一块,她要离开我们,我再也得不到她的爱抚了。我心头一酸,眼泪掉了下来。我把没吃完的鸭蛋扔得远远的,伸出手去紧紧地抱着妈妈,哭了好久……
审判从开始到结束,我根本无心听。其实,我也分不出爸爸和妈妈到底谁是谁非,我只觉得他俩平时都同样爱我。在法庭上,我无须听法官宣布我归爸爸还是妈妈,因为他们在法官面前都争着要我,都愿抚养我。我仍是他们的宝贝。最后法官依法宣布我归了爸爸。这我当然情愿。这时,妈妈反倒忍不信抹眼泪说:“孩子,我们去照张像吧!”
“嗯……”
于是,我和妈妈在法院附近的一家照像馆里合了影。出了照像馆,妈妈深情地嘱咐道:“小权,要记住,听爸爸的话,好好读书,学会做人。我会常来看你的。”
“嗯……”
我跟爸爸回家了。我想:我和爸爸会过得挺好的。妈妈呢,她也会过得很幸福。也许我还会照样得到他们的爱。———爱,我并没有少得,但双亲分离带给我伯隐痛,又怎能消除呢!
同学们,听了刚才小作者的叙述,你的感觉怎么样?确实非常感人。作文里,没有什么奇特的事,也没有堆积华丽的词汇,可是却是十分动人,能够牵动读者的心。那么让我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特别是语言上的自然、朴实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让我们仔细看一下原文中的几处对话。
请看屏幕:
(一)
“妈,你怎么啦?”
“没什么,心里有点乱。嗳,妈心里高兴。”
“高兴?”我真迷惑不解。
“来,让妈好好看看你!”妈妈身子颤抖着,却用力睁大双眼看我。
这是法院宣判前母子的简短对话。从语言中,我们发现这里并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字字感人。究其原因就在于母子的语言真实,准确,符合当时的情境,既写出了孩子小而无知,更写出了妈子之间深深地眷恋,一个母亲多日不见自己的孩子,今天见到了又要分离,怎能不伤心呢?可是伤心怕影响孩子,这种矛盾心理,通过矛盾的语言又得以真实地显现出来。而且小作者抓住了妈妈说话进的动作和神情,描写更是起到了生动而准确地反映出了妈妈当时复杂的心情,所以读起来催人泪下。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次对话,请看屏幕:
(二)
这时,妈妈反倒忍不住抹眼泪说:“孩子,我们去照张像吧!”
“嗯……”
于是,我和妈妈在法院附近的一家照像馆里合了影。出了照像馆,妈妈深情地嘱咐道:“小权,要记住,听爸爸的话,好好读书,学会做人。我会常来看你的。”
“嗯……”
这是母子两人在走出法院后的又一次对话。小作者抓住了妈妈说话时的动作“忍不住抹眼泪”和说话时的神情“深情地”嘱咐。真实而准确地反映出了妈妈与孩子依依难离的内心世界。而我的两次回答里,却是同样的两个“嗯……”字,看上去好像重复,可是正是这简单的一个字与后面的省略号,加起来构成了一个“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巨大空间,既符合小作者当时只有十岁的年龄特征,又反映出了孩子对母亲的依依不舍之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地思考与想象。
通过对上面习作中两次对话的理解,你认为在描写人物语言时就注意什么呢?
让我们来一起概括一下吧:
在描写人物的语言时,应该符合人物的特征(一个人的语言是就好比是这个人的身份证,是别人所不能重复的),要力求准确、生动、口语化;要通过语言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内心活动和精神面貌;要注意抓住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动作。只有这样才能把人写“活”,才会让人读起来真实可信。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许多这样的好例子,如:〈可爱的草塘〉里小丽、〈荔枝〉一文中的母亲、〈十六年前的回忆〉中的李大钊等,这些人物语言的描写都是非常成功的。至于课外的一些名著里这样成功的例子就更多了,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到课外去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这样你对今天学到的内容会理解得更深刻的。
好,让我们把今天到的内容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写好人物的外貌和语言,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正向我们前面说过的话: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最后送给大家两句名言,希望它能对你的写作起到帮助作用。
请看屏幕:
只要有决心和毅力,什么时候学也不算晚。
----------郭沫若
你要描写一个好人,就必须热爱他,钻到他心里去,和他同感受,同呼吸,然后你就能够替他说话了。这样写出的语言,才是真实的,生动的。
----------老舍
今天学习的东西你掌握了吗?回去动笔试一试吧,给大家留个练习的题目,写好了可以寄给我,让我与你一起分享。
练笔:
(1)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的一个家人或朋友
(2)今天是周日,活泼好动的小丽在家里自己动手为妈妈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请你想想妈妈回来后会怎样,请试着动笔写一写,她们之间的对话。
这次学习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