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自制书,让学生在写作世界里快乐地飞翔
        ★★★★
【字体:
自制书,让学生在写作世界里快乐地飞翔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被视为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究其原因,目前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

1.忽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写作过程的特点,指导作文有盲目性。

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儿童的写作就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的规律,是由写句、写段到写篇的自然过渡。可是,有的教师一开始就给学生很高的要求,很大的难度,在指导上也是照搬教参,不考虑本班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

2.作文教学模式化,呆板枯燥。

有的教师不注重教研,对作文教学不作深入研究。作文教学模式千篇一律,命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遥远;讲完了就写的上课形式,范文、要求加重点的指导方式,使作文课变成了老师学生都感到乏味的四十分钟。

3.应试作文急功近利,使学生把作文当成升学的敲门砖。

作文在升学中分数比重很大,所以,师生都很重视,但是只重视分数,由此不少老师就努力“锤炼”学生的应试作文水平:背诵优秀作文,反复练写一个题目等。在这种情况下,写作成了考试中的敲门砖,学生并未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种种问题归结起来在于一点:忽视了作文教学的主体——学生。新大纲的颁布,给教师和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它使写作的范围更宽,内容更丰富,提倡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那么,如何给作文教学以新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呢?

通过长时间的调查、思索,我在自己的班级中推行了“自制书”的办法。这种训练新颖灵活,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紧密,使学生有兴趣有热情参加写作活动。传统的学生作文,通常是审题、构思、选材、打稿的过程。而“自制书”有封面、封底、目录、简介、图片、说明、后记等等,把一篇文章变成厚厚的书本。这需要以坚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表达能力为基础,要通过平时练笔、日记、随感、笔记、辩论、评议、讨论等各种形式反复练习。这一切,都要以学生的自主自愿为前提。日记没有长短限制,任意选材,随意表达,教师每篇必复。上课时不用举手,想好就说,听完评议,给予学生最大程度的思维和表达自由。天天进行的“自主晨读”和“自由论坛”,就是对课堂训练的补充。这样,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使学生达到想、说、评连成线。学生打下较为坚实的功底之后,就可以进入“自制书”的过程了。

一、巧妙引导,师生共同打开“自制书”之门

万事开头难,第一本书的创作对学生来说简直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方法的指导至关重要。如果开始就指错方向,这种实践很可能就半路夭折。要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要设定好第一本书要达到的目的,还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选取了12册第9课《琥珀》为原始材料,这篇科普文章讲了松脂形成琥珀的过程。在指导学生学文的过程中,我将“松脂形成琥珀”的条件以简笔画的形式表现出来:1. 天气炎热,松树林里 2. 蜘蛛扑向苍蝇,滴下松脂   3.松脂不断往下滴,形成松脂球 4.过了很长时间 5. 海水淹没森林 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之下,过了很长时间,形成琥珀

 这种简笔画直观形象地反映了琥珀形成的复杂过程,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惊讶地说:原来文章也可以用这种形式表现呀!我们可以把文章做成连环画呀!对他们的想法,我大加赞赏,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并指导他们做成连环画书,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封面(包括书名、作者名)

2.封底(包括主编人员、绘制人员名单)

3.目录(要简洁,有指向性)

4.图画并附以说明

既然是一本书,指导就要细致到位,因为每个环节都关系到学生今后创作的方向,但是,也不能过于琐碎,限制了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容易束缚他们的想像力。

学生以很高的热情投入到创作中,结果,他们的书本设计精美、图文并茂、项目齐全,还附有四处搜集来的有关资料。虽然在图画设计上能看出我那组简笔画的影响,但是他们也赋予了新意。不少学生还运用电脑设计,有简介,有后记,甚至还有书号和条形码,虽不是很正规,但能看出学生的苦心。还有的学生做成了一本调查报告,包括:

1.琥珀的形成

  (1)环境

(2)时间

(3)地理

2.琥珀的知识

(4)产地

(5)知识

(6)其他

综合来看,这第一本书还是很成功的。这成功来自于学生的创意和实践,来自于他们自己的兴趣和愿望。

二、鼓励学生加入自己的见解

有了第一本书的成功,第二步要走的方向也比较明确了,那就是要加大难度,使创作有更多个性化色彩。这次,我选取了12册12课《景阳冈》为切入点。这课写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以武松这个人物为引子,设计了以下问题:

1.你读过《水浒》吗?

2.108个好汉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知道他的事迹吗?

3.对这个人物,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热情很高,纷纷发言,我只提问了两个人,就遗憾地告诉他们:时间不够了。学生都很失望,这时,我提醒他们:可以创作一本书,以你所喜爱的好汉为题材,有摘记,也可以做评注,或者写成性格分析,学生补充说还可以续写,配上图画,我对学生的想法予以肯定。学生的热情高涨起来,个个跃跃欲试。

等这些书交上以后,我发现比上一次有了很大提高:

1.书本变大,变成16开或A4版面,脱离了以前“小人书”的格局。

2.图画精美。有的学生从网上下载,有的参考漫画设计了夸张的人物造型。

3.有自己的见解。文章中不但有摘抄,还有自己的分析,学生王璐谈吴用:“他和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也和诸葛亮一样,有很悲惨的命运。看来,一个人不仅要聪明,更要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可谓是文中的亮点,一下子使文章有了深度。

在这一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对学生放手、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而不能盲目地走到哪看到哪。教师对每一个训练步骤都要明确目的,预测到会出现的结果,有随机应变的策略。

三、完全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同时,让家长介入

完全放手是要有准备的,因为学生自主创作,结果可能并不一样,所以,题材的选择非常关键。这次,我选择写人,交给学生一个题目《我最喜欢的人》,不做任何指导,由学生自己思索、实践,只加一个要求:请家长过目,并写下评语。

对于这种安排,我有三点考虑:(1)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而且又有前几本书的底子,这个题目又比较灵活,学生是应该能做好的。(2)我也想了解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训练,学生有多大的长进。(3)要家长介入,主要是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让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业、思想和能力,也让他们从“自制书”这个点,了解到今天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使家长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而是能通过这种形式了解自己的孩子,能与孩子沟通。

对前两点,也就是学生的反映,我比较有把握。事实上,学生的表现也很出色,他们的这本书更成熟,版面安排、文章内容也更新更深入。家长的表现更令我意外,全班47名学生的家长全部写了评语,没有一人遗漏,有的甚至是父母一起批阅。他们的评语没有心不在焉,三言两语的应付,都是非常认真仔细地谈了自己的看法,都对这种形式表示赞赏。有的家长评语充满感情,如费泰龙的妈妈写道:

看了孩子写的作文,我很感动,孩子能真正理解家长的心情。通过这篇作文,我看到孩子长大了,特别是看到孩子对母亲的关心,我都快哭了。

也有的家长比较严厉,评语中以批评为主,如刘炀的妈妈的评语:

文章实事求是,是我生活中的原型,但描写不够细致,内容不丰富,虽然都是事实,但是有点空洞。

更可贵的是不少家长不但认真写评语,还写出了文章的改进意见,而且非常中肯,如惠钧龙的父亲写下的评语:……这篇文章从母亲的言行、举止来塑造母亲在自己心中的高大形象,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但是这篇文章在体裁上运用不恰当,应该用叙事文描写,或者用散文表达,但此文类似总结,显得公文化。

家长们对这一活动给予高度的评价,夏颖的父亲谈到:

以前,孩子对语文没什么兴趣,更没有写作的习惯。可是现在一回家,他就忙着查资料、写文章,还常常请教我们。现在,她能轻松地写出两三千字的文章,制作出很有特色的书,我们真是高兴。

由这一行行评语,我看到了家长望子成龙的苦心和对这种活动的支持,因此,每位家长的评语,我都做了回复,表示感谢,也谈了学生的作文情况,这样使家长得到了回应,也更触动了学生——老师、家长的重视更鼓励了他们创作的热情,他们觉得被尊重,被肯定,这会鞭策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家长、老师、学生三方投入,使“自制书”活动得到深化。

四、锤炼语言,开拓思维的广度

当学生能够快速写出文章,独立创作出一本较好的书的时候,我们这个实践活动并没有大功告成,而是进入了更关键的阶段——锤炼学生的语言,开拓他们的思维广度,使文笔更加优美,使学生眼界更宽,胸怀更广。这是使训练深入下去,不至于流于形式的关键环节。

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我不断体会着收获的喜悦,学生的创作常常让我又惊又喜,但同时我也清醒地意识到一个问题:学生的作文形式单一,甚至有模式化的影子。例如《我最喜欢的人》一文,大多数学生采用了“肖像+事例”的叙述法。这种方法不是不可以,但是也完全可以用别的手法来描述。新大纲提出: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我坚信,每个孩子都有创造能力,只是需要教师巧妙的引导。

我给学生念了自己的习作《他的故事》,又选取了朱自清的名篇《背影》的片断要学生鉴赏,启发他们一个题目可以用很多种手法和形式来表现,鼓励他们脱离过去作文的模式,勇于尝试、摸索新的写作手法。学生纷纷写下自己的感受,尚恢弘写到:

我的文章过于套用模式,不注意发散思维,导致文章内容虽然流畅,但是手法很一般,不能达到让人读后不愿放下的程度。朴实的语言往往能表达出最深的感情,文章只有投入感情,才能让人百看不厌。

他们重新修改了《我最喜欢的人》,这一次,文章的形式多样了,也更有深度了。

五、编辑管理“写作文件夹”

书多了,编辑管理提到首要位置上了。我指导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大文件夹,将常规作文、大小作文、日记、读书笔记等归为一类,上面附上总目录;创作书和其他创意作业归为一类,也编上总目录。书脊上注上姓名,有的学生还做了“序”。这样,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第一本资料集——写作文件夹。这个集子便于学生收藏、交流,而且培养了他们科学系统地收集资料、严谨认真地对待学问的学习态度。一打开这本厚厚的文件夹,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收获的喜悦,难怪他们爱若珍宝。

尽管做一本书比单纯写作文要复杂得多,可是,学生乐此不疲,并且,自己主动制作,如学生费泰龙自己创作了第一本科幻小说《魔鬼森林》,夏颖创作了《探索之旅》等等。他们的写作兴趣、想像力、创作能力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学生原先一类文只能占全班20%,现在可以达到45%-50%。原先写一篇文章需要50分钟左右,现在有40%的学生仅需15分钟,其他学生仅需30分钟。而且,文笔活泼,形式多样作文已经是他们描绘生活、探索世界的法宝之一。正如费泰龙在给自己的书写的“序”中所说:

“现在写作对我来说已经不陌生了。自从上了六年级,我会创作出一本书来了,但是写书是要有价值的,如果没有价值,不管多么厚,都是白忙活。

写作是我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分,但是这天分要自己去挖掘。我最相信的格言是:伟大来自于平凡。因为一个人生下来不可能是天才,只有天天刻苦学习,才能磨练出伟大的性格!

黄金有价,文章无价。”

(青岛师范附属小学 贺南)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