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 ‘阅读考级’实验,培养学生读书能力”实验报告
2002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知道本轮课改的核心是学习方式的革命,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终身发展为本的。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开发语文资源。我就想到把自己开展了几年的读书活动改良为“开展 ‘阅读考级’实验,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课题研究。
一、课题论证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开展此项实验,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摈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逐步学会自己进行学习,让学生的审美、想象、思维、表达等各方面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重点:1改进课堂阅读教学;2划分等级、确立书目、指导方法、定期考级;3适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难点:如何打破传统语文教学和“应试教育”的束缚,转变观念,明确课改方向,建立新思维、新观念,构建一个科学的“阅读考级”体系,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无庸置疑,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方法和途径。然而,阅读有其自身的规律,它也有一个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阅读量的积累,难有阅读质的飞跃。因此,在历次颁布的小语“大纲”中都有阅读量的具体规定,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1~6年级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7~9年级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个指标如何落实?仅靠学生在校时间内组织课内阅读是没有可能实现的。更重要的是做好课外阅读的组织工作,让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上,使之逐渐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另外,从生命科学研究的角度看,8~13岁是记忆力最旺盛的一个年龄段,在这段时间大量阅读终身受益,错过了这段阅读的黄金时间,简直是令人痛人疾首的。
因此,研究本课题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实验进程构想
本实验进程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论证设计 (2002年6月完成)
第二阶段 试点探路 (2002年12月完成)
第三阶段 全面铺开 (从2003年1月开始)
主要完成如下工作:
发动激励
推介试点
指导操作
通报交流
研究修改
信息反馈
——全校近3000人,力争100%成为实践者,80%获得阅读等级证书(哪怕只是获得一级也好)
第四阶段 收获总结 (2003年5—6月)
展示阅读成果,教师撰文总结。
第五阶段 扩大战果 (2003年7月以后)
使“阅读考级“形成制度,成为评价学生的一个方法,并向其他学校推广。
(本阶段有待论证)
三、课题实施
(一)更新观念,强化认识。
1、加强学习、夯实实验的理论基础。
明确实验目标以后,经常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教育理论,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质量观和教育观,明确课改方向,建立起新思维、新理念。
2、与家长联手,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以《给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向家长讲明此项活动的主旨、内容和条件,并将阅读考级一览表发给家长,提醒家长要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
(二)构建体系,全面落实
1、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构建“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把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并让这空间和时间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后拓展文本阅读的热情,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辅垫道路。
2、激发阅读热情,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1)明确阅读量、背诵量和阅读书目。(附表)
(2)让学生每天填写 “学生课外阅读记栽表”,每周收上来检查评比一次。(附小册子)
“学生课外阅读记栽表”设计为兰色封面、类似存折的小本子,冀望学生不断积累知识财富。内容有名人名言、各年级学生每天阅读量、推荐书目、已读书目记录卡、考级证书等。
(3)为确保阅读量,激发读书热情,在班上建立一个评比表,根据阅读登记表的记录每周评比一次。例如:
张三 |
阅读量(字数) |
背诗词(首) | |
李四 |
阅读量(字数) |
背诗词(首) | |
王五 |
阅读量(字数) |
背诗词(首) | |
…… |
…… |
…… |
…… |
注:用红花记录,一万字奖1朵红花,背一首古诗词奖一朵红花。
(4)每周至少写一篇读书笔记,低年级着重摘录词语,中年级着重摘抄好词好句,有简短的读后感,高年级主要写赏析读后感。
(5)每学期的第十四周进行考级,由班主任与本班的班干部组成考评小组,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考评升级(附考级申报表)
学生根据自己累计读了多少字数文章、背了多少首古诗(词)、写了多少篇读书笔记,确定自己符合申报哪一级的条件,先填写考级申报表,经考评小组审批后,就接受书面、口述等项目的考核,考评合格就发给等级证书,否则等下一次的考评。
(6)每学年“六·一”,评出“十佳读书小博士”,号召大家学习其先进事迹。
(7)适时地开展读书活动,如5分钟演讲、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览、创编童话、寓言、故事等。
四、实验效果
(一)心理收获
学生:获得“阅读考级”等级证书,增强了成功感和自信心。
教师:看到学生成功,自己也有成功的喜悦。
(二)思想收获
学生:通过读名著,感受名人优良的作风、良好的修养、高尚的品质------
教师:通过“阅读考级”的实验,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时代使命感。
(三)能力收获
学生:开阔了视野,扩大阅读量,提高读写能力。
教师:提高了教科研的能力。
五、须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 学生必读书目应怎样定。
2. 怎样优化考评方法。
3. 建立和实施阅读考级的激励机制
4. 如何让“阅读考级”成为制度,甚至成为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开展“阅读考级”实验,全校有近3000人,100%学生参加了实验,有80%的学生获得了不同等次的“阅读考级”等级证书。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逐步学会了自己进行学习,审美、想象、思维、表达等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老师在实验中,以课改为动力,促使自己树立新的教育观,提高了管理、研究、指导和教育教学的能力。本次实验,做到了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小学语文教学》(2002、9)
3.东莞市小语教研室林淑茹《让我们共同走进新课程》
4.东莞市小语教研室肖秀兰《走进新课标》《走大量阅读之路,内核生成综合语文素养》
5. 广东实验中学特级教师罗易《百位名人是我师》
200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