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行目标教育,诱发学生的兴趣,变学生盲目参与为自身需要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化学课外活动同样需要端正学生的动机,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在组织新生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时,至关重要的是首先上好第一课——目标教育课,大讲该小组活动史,讲过去高年级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小组的任务和培养目标,以纯化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动机。其次是将兴趣型课题与具有特殊任务的课题相间安排,使学生的兴趣持久地保持下去,并在活动中不断得到满足,产生新的需要和向往。
二、重视课题设置是搞好化学课外活动的关键
学生的学习包含学校和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化学课外活动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没有现成的大纲和教材,这就使得课题的设置成了活动成败、质量优劣的关键。在设置课题时必须服从总体原则:(1)有意识地从总体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2)课题应面向生活和工农业实践。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的教育热点,教育要适应新科技革命的形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学校将不再是提供教育的唯一机构,整个社会都将会变成教育的场所。在教育上,无论是苏联的赞可夫所主张的高难度教学原则,还是美国布鲁纳所提倡的广泛使用发现法,他们都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英国教育也鼓励学生把化学知识应用到熟悉和不熟悉的场所中去。改革开放要求化学教育既要关顾社会的发展,又要联系生活,注意应用。这就决定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要具有社会性、创造性,而不只具有知识性、趣味性。
几年来我们设置了不同类型课题,在高一年级实施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列表如下:
三、化学课外活动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
教学大纲规定应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国家教委也明确规定要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中小学阵地。教育只有为社会不断培养出合格的公民,才会促进社会的文明建设。而学生的学习包含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所以各学科的教育都应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地位。课外活动中,要使学生成为真正参加实践的主体,愉快地把课外活动作为科学研究、联系社会、培养自身素质的好场所,必须针对课外活动的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思想政治教育,把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及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落到实处。
(陈菊英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