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自学生字新词,完成部分作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读通课文,按课后问题的分段提示给课文试分段。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初步知道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教学过程:
一、启发揭题
学了《威尼斯的小艇》,我们了解了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的重要作用和那里的风土人情,懂得了像这类课文该怎样分段。
今天,我们学习《海底世界》,它将带我们去探测海底世界的奥秘。同时,要继续学习按事物几方面分段的方法。
二、指导预习
1、教师范读
2、自学生字、新词。
3、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说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预习效果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意思。
2、说说查字典的结果
3、指名中等生朗读课文,正音。
四、指导分段
1、读“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说说这个句子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2、读课后问题2,给课文试分段。
3、教师小结:这个句子中“景色奇异”总结了上面部分的内容,“物产丰富”启示了下面部分的内容。这篇课文可分为两段。
五、完成《作业本》第2题。
课后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第1段,背诵第2自然段,完成部分作业。
教学目标:
1、理解第1段课文内容。
2、能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好像……”造句。
3、能背诵第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思考:这一个自然段着重介绍哪里的景色?
2、讨论:
(1)指名读第1句,说说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2)“波涛澎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3)在海底是否一点光也没有呢?结合理解“闪烁”和“发光器官”等词语。
3、放投影活动片第1框。
指名朗读,教师演示(1)教师先用纸遮住大海中下层的水,出示大海的波涛;(2)抽动遮盖的纸,出现海水越来越深,光线越来越暗;(3)掀去遮盖纸,摇动覆盖片,露出闪烁光点,表示这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
二、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海底的动物常常发生什么样的声音?
2、讨论:
(1)开头一问一答两个句子表示什么意思?能否用一句话来说说?
(2)“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各种声音”指的是哪几种声音?
3、指名朗读,说说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结合完成《作业本》第4题第(2)题。
三、默读第1、2自然段
思考讨论:从什么地方说明海底景色奇异?
四、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1、找出这段中的重点词句作为背诵的支撑点:
2、同桌互相背诵
3、指名背诵。
课后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第2段,总结全文,结合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从本课特点出发训练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
教学目标:
1、理解第2段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按事物的几方面分段的认识。
2、能用“有……有……还有……”造句,能正确使用顿号,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3、知道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齐读第一段
二、指名背诵第2自然段
三、指导阅读第2段
1、齐读第3自然段,指名说说这个过渡句(段)的作用。
2、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课文讲了哪几种海里的动物,它们是怎样活动的?
讨论:(1)找出这个自然段的重点词句。(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2)“它们”指哪几种海里的动物?它们的活动各有什么特点?
(3)结合完成《作业本》第6题,按课文内容填空。
3、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同时放投影片第2框。
讨论:(1)课文除了讲海底的动物,还讲了海底哪些东西?着重讲什么?(2)课文怎样介绍海底的植物?(先写植物的色彩,再写海藻大小的程度)。
4、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
讨论:这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什么?理解“蕴藏、储量、稀有”等词语。
四、指名朗读第3至6自然段,说说为什么这几个自然段可归并为一段。
五、总结全文,明确分段方法
这篇课文主要从“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两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所以可分为两段。
六、完成《作业本》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