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比较 探究 欣赏 感悟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型例析
一、比较题型
[例1]
从这两则短文(《马说》和《马价十倍》)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你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例2]
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例3]
甲、乙两文中都谈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这个条件是什么?
[解析]
以上几题是把内容或形式上有着一定联系的两种或多种材料相对照,比较异同或优劣的一种阅读行为。它有助于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新教材中就十分重视这种阅读训练。例1中得到的启示应为:说明要善于发现人才,善于选用人才;说明权威的重要;不可盲目崇拜权威,要注重实践等等。例2的答案为:晏子是一个能言善辩、足智多谋、赏罚分明、任免有方的人。例3的答案为:取信于民(或“人和”)
二、感悟题型
[例4]
你怎么看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愚公精神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例5]
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陈谏仪教子》)中受到的教益。
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例7]
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
[例8]
从这则小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一个什么道理?
[解析]
这类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包括主旨)的理解、感受、领悟等等。例4的答案为:愚公似愚而实智;智叟似智而实愚。现实意义:愚公从长远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等,在今天仍有现实的积极意义。例5的答案为:(1)自己不要想的,不要强加给别人。(2)做人要善良,不可有害人之心。例6的答案为: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例7的答案为:学习贵在勤奋。例8的答案为:凡遇是非,切莫忙于责人,应首先从自身找原因。或任何事情,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辨别其外在形式,更要注重其内在本质。总之,要答好此类试题,必须要有整体意识,依据整体感知高屋建瓴地分析局部,直至句子的意义、关系以及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然后把各个局部联系起来,从而对文章的整体达到新的认识。
三、评论题型
[例9]
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
[例10]
请结合材料(一)(诸葛亮的《出师表》)(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说说你对“先主”(刘备)在选用人才方面的看法。
[解析]
这类题往往提供一种或几种看法,要求学生就这些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该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只要考生能有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作简要阐述,言之成理即可。例10的参考答案为:刘备为了兴复汉室,求贤若渴,广招人才而礼贤下士,三请诸葛亮。古人尚且如此,现在处在发展经济、科技强国的新时代更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四、欣赏题型
[例11]
《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要赏析。
对比鲜明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以蜀鄙二僧欲往南海部分为例,说说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解析]
古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学习欣赏古文文词之美、意境之幽很有必要,如例11中的两句则形象地描写出诗人恬淡、闲适、宁静的心境。例12则是从写作特色方面回答为:贫和尚认为去南海一瓶一钵就够了,富和尚认为应雇船去南海(或第二年,贫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富和尚还没有成行。或贫和尚凭一瓶一钵去了南海,富和尚认为应雇船去南海而未成。)
五、联系题型
[例13]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
[例14]
选文中写到的口技和微雕都属于民间技艺。除此之外,请你再写出一种自己喜欢的民间技艺,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解析]
此类题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身实际或家庭、社会实际写出答案,如例13可选第一句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但观点错误或偏激应酌情扣分。例14答案如:剪纸、踩高跷、吹糖人等。(理由从略)
总而言之,中考文言文阅读一改过去机械呆板的命题形式,代之以灵活开放的探究性试题,考生的文言基础、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思维品质、思想境界都得到了有力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