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在读、画、演、说中入美境
        ★★★
【字体:
在读、画、演、说中入美境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9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关系密切,如水乳交融,不可分离。最近,国家教委颁发的语文教学新大纲明确提出,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如何在古诗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呢?在教学时,教师应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开启美感门户,由浅入深地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一、指导诵读,感知古诗的语言美

    低年级教材中的古诗是培养儿童语感和审美能力的极好材料。古诗讲究押韵、节奏及句子的对称。诵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像一首婉转动听的歌。古诗《鹅》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课文。这首诗只有四行文字,但语言凝炼、节奏明快、音调和谐,富有音乐美。第一行三个字,每字一顿,成为三个音节,下面三行都是五个字,也是由三个音节形成对称。这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古诗,为了让学生思维集中起来,对学习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时尽量把古诗的语言通过教师轻柔、舒缓、甜美的范读,再配上音乐与挂图,创设一种具体的、直观的、生动的、形象 “先入为主”的情境,使学生在抑扬顿挫、和谐优美的语言情境中感受到古诗声韵之美。接着教师板书全诗,标上生字的音,让学生自己通过大声朗读、低声吟诵、指名读、齐声感情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知到这是一首描绘白鹅在水中游的很美的诗。

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留意,发现古诗中的音乐性,而且还要引导不家务事通过朗读来感受、欣赏,从而认识语言的音乐美。这种过程的教育可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二、析词析句,理解古诗的意蕴美

    古诗不但具有音乐美,而且具有意蕴美。在老师的范读,学生的琅琅出声读、低声吟诵中学生有了初步的审美感知,教师紧接着出示一幅白鹅戏水的彩色幻灯图,图文结合,逐字逐句地品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古诗《鹅》的第一句是写鹅啼叫时的动态,三个“鹅”字连用既写出了诗所咏的对象是鹅,又显示出了叫声的响亮;第二句中的“曲”、“歌”两字分别写出了鹅叫时的形态美和声音美。教学中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诗创作的意境,让学生感知诗的意境美:鹅弯曲着脖子朝着天在叫,它的叫声像小朋友唱歌一样美妙动听。这样通过老师的点拨、引导,使凝炼概括的字变成具体的语言形象。然后让学生按照老师教授以上内容的方法,图文结合,把表示颜色的词找出来,这里白对绿、红对清,红、白、绿三种颜色交织在一起互相映衬,情调非常柔和。色彩的美,增加了诗的意境美,学生由直观到抽象的多层次的学习中,对诗中所表现的各部分画面均有了细致而清晰的印象,进一步进入情境,体会诗意美。

    三、给图着色,体会古诗的色彩美

    低年级学和的想像力是有限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情画意的美呢?老师首先问学生:这么动听的歌声,这么迷人的姿态,这么美丽的色彩,你们觉得这只鹅怎么样?此时此刻的学生已经深深地陶醉在美的意境中,老师让学生边在头脑中画画,驱遣想像使学生进入画中,感受着色彩美。继而问学生:你们想不想把这美的色彩留住呢?再一次让学生全身心地倾吐自己的爱鹅之情。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印好没有色彩的白鹅戏水图,让学生给图片涂上相应的色彩,使之成为一幅清晰、美丽的彩图。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对诗中有些字词的理解,又使学生变文字为图画,使诗、画合一,进一步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促成了学生与作品之间的情感共鸣,即审美主体与审美想像之间的共鸣,让学生领略了诗情画意的美。

    四、以演促背,想像古诗的动态美

    认识美、感受美是唤醒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存在于学生的思维中。而想像闰则是外界映在人脑中,经过人脑的分析与处理再现的一种人为化 美感意识。

    古诗中所描绘的情境不仅色彩美,而且鹅不停地鸣叫,自由戏水的动态也富有情趣。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诗歌的动态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动作模仿,边演边读边演边想像。“鹅,鹅,鹅”——模拟鹅的叫声;“曲项向天歌”——做出鹅高声欢叫时的脖子一伸一缩的样子;“白毛浮绿水”——做出两手伸展作翅膀,身子一蹲一蹲地作浮动状;“红掌拨清波”——上肢前臂抬到腿部两侧,两手掌有节奏地前后划动作游泳状。这样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结合,在表演中体会了动态的美。

    五、看图说话,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先让学生从诗到画,这么美的鹅,作者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的:先从鹅的叫声写起,接着写鹅是怎样叫的,再写鹅的身上的毛,最后写鹅的脚掌和清水,让学生受到“言之有序”的熏陶。用这个顺序引导学生边看幻灯图边用自己的话逐句说出诗的含义,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贪图到鹅的可爱、鹅的英姿,体会到作者对鹅的喜欢。这时不失时机地再进行说写训练:你们有什么话想要对鹅说吗?一只只小手都争着举了起来,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再从画到诗,指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然后让学生在说画的过程中,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喜爱的情感,再现古诗优美的画面,净化儿童美好的心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饱满的情绪,在感受美、理想美、想像美、抒发美的基础上朗读、背诵课文,让学生同诗人产生共鸣,通过朗读把转化出来的情感再次转化为语言美抒发出来。

    教学必须走向审美化,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古诗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思路,使古诗的形式与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的审美活动才能更好地顺应儿童的审美心理特征,让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