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朱教师创设了一个情景,学生开始兴趣极高,课堂气氛热烈。但老师一揭题,却有许多学生说朱老师在骗人,表明了朱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没有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设计的教学情景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情感的体验。
课堂教学中,朱老师创设的情景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学生的兴趣很高,这说明学生对这样的语言实践的机会是十分乐于参加的。但朱老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破坏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受到了挫折。换一句话说,就是学生觉得他是一个演员,一颗棋子,受你老师的摆布。而老师为了上好这一堂课而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只不过是摆好了一个圈套,让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往里钻,是以落实所谓的“知识点”为前提,是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情景的创设并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没有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设计也就难免让学生说老师在合伙骗人。同时朱老师的这样的教学也可以说是与《语文标准》中的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相抵触的。
《语文标准》中虽然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展开口语交际活动,但更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在交际过程中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我想假如在这堂课的情景处理上采取这样策略效果将会更好:当学生纷纷给老师转告的同时,教师视具体情况与学生一问一答,把转告的的知识点渗透在向学生的提问中,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掌握转告的要点,学会转告这种口语交际手段,因为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形成的,而不必拘泥于一定要揭题。
总之,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展现学生乐于学习的心理,二是教学中创设的交际情境的展现时机要恰当,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