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浅谈课堂教学评价
          ★★★★
【字体:
浅谈课堂教学评价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8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听课、评课是教育管理者检查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相互交流经验的重要途径。但是怎样科学地评价一堂课,一直是教育界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不对评价的整体作全面的论述,只想就评价者的观念、准备、"焦点"、策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观    念

  评价是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因此,评价是价值判断主体在先有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的引导下进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在评价活动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
  具体到课堂教学的评价,评价者的教学观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评价结果,影响着评价能否充分发挥导向、激励、调节等功能。因此,评价者必须树立科学的评价观。
  以"人的发展"为本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新课程理念观照下的课堂教学目标,理所当然地追求"人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的"人"应包含"学生"与"教师"两种对象,"人的发展"应为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
  鉴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本。在评价的过程中,评价者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评价学的行为、教的行为,以激励师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准    备

  "不打无准备的仗。"评价前作必须的准备,能避免评价时的盲目性,提高针对性,能有利于评价者根据课的特点,教师的特点,有的放矢地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1、 熟悉"课标"与教材。
  评价者熟悉了"课标"与教材,才能做到三个"弄清"、三个"准确"、一个"灵活"。三个"弄清"是:(1)弄清教学目的;(2)弄清规定的知识体系;(3)弄清限定的知识范围和深度。三个"准确"是:对本学科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认识准;对教材重点、难点把握准;对课后训练目的掌握准。一个"灵活"是指灵活地看教师组织和选择教法。做到"三三一"是科学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2、 弄清课的性质及执教者的身份。
  课的性质不同决定评价的标准不同。评优课,一般要求评价者对教学的全过程、教学的综合素质等全方位的评价;研讨课,侧重看教学策略的应用是否能体现研讨的主题;一般的调研课,重在关注教育教学常规的落实。
  适当了解执教者的身份也是十分必要的。弄清执教者的身份,更有利于评价者在确定评价标准时,能因材施评,从而促进教师个性化地发展。对于一般教师,重在教学设计的目标性、逻辑性,教学操作的规范性、技巧性等方面,以促使他们较好适应教学工作,达到"会教";对于骨干教师,重在教学过程构建的创新性、开拓性,教学操作的艺术性和个性化,以促进他们进入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长为学科教学的领路人。

焦  点 

  评课评什么,评价者目光的焦点应落在何处,笔者认为,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学习状态。学习状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投入状态,具体体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任何教学效果都必须通过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实现。学生在课堂上有好的学习状态就会有好的发展,并会通过成绩等各方面表现出来。学习状态包括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和生成状态。
  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学生是否还参与教,把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
  交往状态: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看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思维状态: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和独创性。
  情绪状态: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
  生成状态: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
  2.学习效益。关注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效益。学习效益是指对学生时间与精力的占用和学生的实际收获或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投入产出的关系。教学中,要讲究这种投入产出比较,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我们假设课堂教学效益用X/Y=?公式计算,"X"就是课堂教学学生的实际收获或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即"效果";"Y"是课堂教学中学生花的时间和精力。该公式表明,"效果"与"效益"成正比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只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能判断课堂教学的效益。
  学习效果体现在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达成度。我们一般可以采用问卷法、观察法与谈话法的形式来检测学习效果。问卷法,指评价者编制一张试卷,用于检测学生的课堂收获:知识、技能、思想认识等。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有些东西是很难用试题来检测的。这时,可以用观察与谈话的方式:观察课堂上师生的一言一行;课后,问一问学生的感受,听一听教师的自我评价。
  3.教师素质。关注教师的发展,必须关注教师素质。笼统地讲,教师的素质指教师从事教学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思想:从教学的宏观模式看,是素质教育模式,还是应试教育模式;是对社会需求和学生终生发展负责,还是对学生一己一时(升学)负责。从教学的微观过程来看,教授与反馈是否注意到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与学组织是否体现"主导"与"主体"的角色作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德育渗透等是否有所偏废或顾此失彼的现象。
  教学态度:教学态度是否严谨认真,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看:一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教材、课标及学情是否研究透彻、把握准确;二是课前准备是否充分;三是课堂表现是否能严肃,不夸夸其谈,浪费时间,不目中无人。
  教学能力。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应用是否符合启发性原则,体现目标性原则;教授行为能否引起 有效的学习活动,使教学过程有张有弛、活泼生动;对课堂偶发事件,能否因势利导而又使教学活动不逾轨;教师能否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做到身心一体化的表达,使学生真切地受到教育、影响。
  知识素养。包括两方面:理论素养,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实用,课后自己说课的理性分析,能否据理"自圆其说";知识面,能否根据当时的教学需要,信手拈来相关知识充实教学。
  气质表现。精神状态是否饱满,仪表体态、举手投足是否得体。

策    略

  听评课的对象一般是执教者。因此评价的直接效果是刺激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最终影响学习行为与结果。但评课的目的不能作为给教师定性的手段,而应使他们在评课中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驱力。因此,在评课时,评价者除了要以平等的身份和商量的口吻与教师切磋问题以外,还需要用科学的方法。
  "优点说全,缺点抓准"。优点说全,就是把优点说充分,这就合理地满足了人的赞誉需要。这种需要能促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从而增强做好工作的自信心。同时,也使其乐于接受善意的批评,再加上缺点抓得准,自然让人心悦诚服。
  "点出特色"。较好的教师,较好的课一般都有与众不同的优点。点出特色,可以对教师产生特殊的激励作用。因此培养成就动机。事实上,许多特级教师就是由一次次与众不同的成功造就的。点出特色,还可以唤起其他听课人特别的注意,使他们产生学习效仿的心理。
  在评课过程中,肯定成绩,点出成绩之后,指出努力方向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年轻教师。因为人们由成就而产生满足感之后,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展。
  总之,笔者认为,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教师,在评价课堂教学时,都能从以上四个方面要求自己,那么,我们的教师就能个性飞扬,我们的课堂也必将个性飞扬。
参考文献:
韩凤辰《谈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效益标准》(《教学与管理》2002.2)
王永《课堂教学评价的新视野》
吴仲平《评课评什么》(《教学与管理》2002.5)
曹德霞 董君华《听课七要》(《教学与管理》2002.5,小学版)
赵明亿 王嘉毅《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