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感情朗读与低年级学生素质发展的探究
        ★★★★
【字体:
感情朗读与低年级学生素质发展的探究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叶圣陶先生称之为“美读”的感情朗读,是在理解基础上进行的。感情朗读能够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感情朗读能够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感情朗读是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感受时,管理形象思维的大脑的右半球兴奋;表达时,管理抽象思维,语言的大脑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个半球交替兴奋、抑制,就可以大大挖掘大脑的潜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会学学风,做到以情导知,知而生情,知情相促融汇,促进学生素质主动直辖市发展。下面试从所教的低年级为例,以四方面探究感情朗读促进素质发展的实施途径。
    一、迁移体验,感情朗读。
    尽管低年级学生的经验不丰富,但并不是一张白纸。如果我们启发学生将生活中已有的表象再现,将已有的某些生活经验转移到我们所要指导的课文朗读上来,必会使学生产生亲切的感受,从而化难为易,使之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唤起其获取知识的欲望,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雪娃娃》的第一句运用了反复的手法“下雪啦,下雪啦!”读这个句子,应该是前一个短句语间稍低,后一个稍高,如此方能表现激动喜悦之情。句子未出示时,我问学生:“小朋友,你们喜欢下雪吗?当你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清晨打开门一看,发现昨夜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你会怎么样?”生答:“很开心!”我问:“是不是想立刻喊爸爸妈妈来看呀?你能喊给大家听吗?”学生在模拟喊话中,正是前一个“下雪啦 ”音稍低,而后一个则提高了音量。这时我出示文中句子让学生朗读,学生沉浸雪后的喜悦中,个个笑逐颜开,读得很出色,达到了感情朗读的境界。
    二、运用图画,感情朗读。
    低年级教材都是图文并茂,利用挂图、插图、投影、剪贴画,指导感情朗读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王冕学画》第二自然段写的提大雨过后荷别样红的美景。一幅放大的插图出现在学生面前,细细观察湖中的荷花开得鲜艳了,粉红的花瓣上清水滴滴,碧绿的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尤其优美灵动。这样运用图画,再利用启发性的导语和设问,把学生带到荷花池边,使学生进入一个无比美妙的境界。于是我进行范读,当读到“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了水珠滚来滚去”时我放慢语速,同时让眼中流露出平静柔和之目光,并把手平缓地举起轻点,两下表达我此时的。我的感情很快被学生感应,把文字蕴含的感情朗读得淋漓尽致,这一课就在读书声中愉快中结束了。
    三、扮演角色,感情朗读
    陈望道先生在《修刮学必凡》中曾说过:“语言是达意传情的标记,含有声音语、文字语和态势语三种。”其中“态势语”就是人们常说的体态语言,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也有这样的论述:“艺术活动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他人所表达的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人表达已感情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低年级学生特别在意通过“视觉”获得老师和同学的种种表情,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必须满足低年级学生的这种需求。读《狼和小羊》一文时,学生戴上了头饰,分别扮演狼和小羊,学生在表演中揣摩角色的神态语气。学生时而愤怒,时而怜悯,极富感情色彩。由于学生要进行表演,就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创作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培养。
    四、音乐渲染,感情朗读
    低年级生活阅历浅,对所处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课文往往会产生情感情验的障碍,而跨越这一个障碍是凭借音像。教学中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课文,获得情感的体验。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和文字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但在音乐的选择上,要注意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这样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我家住在大海边》第三自然段有我们在海滩下捡贝壳,一会儿就捡了满满的一小篮”这么一句话。那悦悦耳动听的《赶海的小姑娘》伴随着学生兴高采烈地跑呀,跳呀,想象着在海滩上开心地捡着贝壳……这样的感情朗读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也培养了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
    感情朗读是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犹如“灵秀之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在培养情感,启迪情感,启迪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对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等方面有独到之外。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积极的效果。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