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琅琅上口的朗读
        ★★★★
【字体:
琅琅上口的朗读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8
 
  
    江东一小那次新课程问题研讨会,变成了朗读的研讨:生字怎么多,文章这么成,朗读怎么进行?
    这个问题,教育第一线的老师都在思考,后来似乎就这样决定的:生字之多,课文之长,朗读也要进行,而且要有质量上的保证,最好是有感情的朗读,最好是个性化的朗读,最好是……
    这些我们也明白,大家更明白要做到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我印象中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解决这问题。可惜的是找不到资料了。不过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效果还好。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实施的:初读课文,明确生字;了解课文,重点词语;朗读训练,查漏补缺。其间有两个关键问题:你在这一小节喜欢什么词语?说明理由。你认为这一小节最重要的词是什么?合作学习。学生喜欢争强好胜,在其一说出本小节的新词难词,朗读明义。形成争论的话,进入其二。朗读,合作学习来帮助学生获得共识。我觉得这样的设计,不在于让学生过早的来分析课文,主角是词语。学生自觉的寻找一些感觉上有困难的或可以让大家共许的词语。实质是跳过很多的生字,来朗读训练,或者引导学生自己把难词提出来学习。
    《兰兰过桥》第四小节,学生喜欢的好词:惊奇 大大小小 各种各样 游来游去 驶过来划过去。这些词语不很难,通过朗读可以解决,自读课文进入其二:你认为那个词是最重要的?自读好后合作学习,说明自己的理由,讨论唯一的小组答案。要唯一就要理解,要理解就要朗读。答案的唯一是要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和朗读的紧迫感,给学生一个特定的字词理解和读书环境。
    《火车的故事》从“蒸汽机 内燃机 电力火车 磁悬浮火车 机车 污染 环抱“等词中确定“机车”。
    这种方法行之有效,特别适合生字多的课文。主要灵感来自我们平时的阅读,一些词语的不理解甚至不会读,不大会影响我们的阅读。相反的,等我们阅读了之后,对不理解的词语也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了解课文,认同课文的同时,就会去学习。这样学生自主把词语分成两块,开始的在自己基础上可以解决的一块,理解课文后学生感兴趣的一块。
    真正在上课中实施,也有很多问题。对学生有效,是我的出发点。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相 关 搜 索

    课件 朗读 素材
    相关资源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