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加强朗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读,能帮助理解语义,能帮助再现情境,能帮助领悟内涵,能充实认知结构,能提高语言水平,能发展思维水平。但从教学第一线的实际情况看,首先,朗读教学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朗读在一堂课中所占的比重还相当轻,平均不足7分钟(见1994年12月《江苏教育》高林生同志文)。其次,朗读教学质量低下,只是低层次的读响亮,读正确流利,缺乏对学生感情朗读的具体指导。第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测试中对朗读的检测很少甚至没有,同时,对学生朗读的检测、评价缺乏科学性,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第四,由于受教师朗读水平的影响,教学中,教师范读极少,朗读指导存在许多不当之处。
对于这些不良状况,我们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且,《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中对低、中、高年段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著名特级教学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了充分发挥朗读教学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方面的作用,我们提出了“加强朗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属应用研究。针对当时朗读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将课题研究目标确定为: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抓实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2、立足课堂,精心指导朗读,提高朗读训练的有效度,激发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朗读的技能,力求达到大纲中提出的要求。
3、建立科学的朗读教学评价体系,发挥其在朗读教学研究中的导向作用。
4、通过学习、实践,不断提高广大语文教师的朗读水平和实施朗读教学的水平,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经验。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其实施过程
本课题研究从四个方面组织了实施,扎扎实实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工作。
㈠、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确立朗读训练的目标体系。
为了使广大语文教师充分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活动,首先,组织教师学习《语文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对朗读教学的要求,使大家认识到:在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其次,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江苏教育》杂志中陈树民老师关于朗读教学的系列讲座,促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进行朗读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消除了教师惧怕朗读教学的心理。第三,通过以上的学习,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识有了提高,于是,我们又组织教师学习讨论了《“加强朗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课题研究方案》,使教师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任务及操作的思路。同时,我们将《大纲》要求与我校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制定了各年级朗读教学的目标体系,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㈡、精心指导,抓实训练,积极开展朗读教学研究。
1、立足课堂,精心指导朗读,强化朗读训练。
阅读教学要十分重视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首先,我们在教学中保证了学生朗读的时间,去掉了那些繁琐的分析,努力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著名特级教学李吉林说过:“老师的讲解分析不可能代替学生的主观感受……因此,我主张读得多一些,讲得少一些,练得多一些。”实践证明,李吉林老师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教师讲少了,学生读多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其次,在教学中,我们重视了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通过教师的引读、范读、朗读技能的传授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感悟能力。第三,在朗读训练中,我们注意变换形式,使学生朗读的方式灵活多样,如个别朗读、齐声朗读、分组朗读、对比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激起了学生想把书读好的欲望。
2、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光实践不研讨就不是教科研。几年来,本课题组坚持开展教科研活动,做到了“三定”:定时间,即每学期确定三次活动的时间;定内容,即每次活动的主题必须明确;定人员,即每次活动主持人先得确定,事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三定”,就能有效地提高教科研活动的质量。几年来,我们围绕“如何挖掘教材中朗读的因素”、“教学设计中如何凸现朗读教学”、“学生朗读兴趣和朗读习惯的培养”、“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的落实及效果”、“朗读教学总结如何撰写”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科研活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组织朗读竞赛,促进朗读教学。
结合课题研究,我们还有效地开展了朗读竞赛活动,进一步促进朗读教学,每一学期,我们坚持开展一次朗读竞赛活动,其中,既有集体朗读竞赛又有个人朗读竞赛,通过朗读竞赛,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了学生朗读的实际状况以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和训练效果,从而为更好地改进朗读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生朗读水平的检测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朗读教学的开展。为此,我们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拟定了《学生朗读水平评价体系》。
为了有效地发挥这一个评价体系的效能,我们认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讨论,对操作过程中的有关细节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如重复一次如何扣分,添一个字怎样计分等。特别是有感情朗读的检测较难评判,为此,在每一次检测前,我们都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对检测的课文,要明确其感情基调,教材处理做到心中有数,从而确保检测的科学性、公正性。
四、课题研究的效果及初步结论
经过前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对朗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了朗读训练,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近年来,我校史慧燕、陈薇雯 等多名学生在市级故事演讲比赛中荣获二、三等奖。
2、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过去,我校每学期生均阅览图书不超过6册,而现在每学期生均阅览图书超过了15册,由此可见,学生对阅读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逐步形成,如边读边做读书笔记。
3、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也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学校加强了朗读训练,学生语言的积累多了,“日积月累,熟能生悟,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经验……”这样就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今,学生在课堂中敢说了,会说了,能说了,学生许多作文也都在市级以上作文赛中获奖或在有关报刊中发表。应该说,学生的语文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4、通过课题研究,教师重视了这方面的学习,提高了自身的朗读水平和朗读教学水平。为了搞好课题研究,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普通话培训,十分重视练读课文,做到读好课文才备课、才上课。由于不断的反复练习,教师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广大教师也十分注意搜集这方面的教育信息,做好学习笔记,不断改革朗读教学,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在实践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认真进行总结,积极撰写论文,促使自己对实践活动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近几年来,我校有多篇有关朗读教学的论文发表或在市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
5、本课题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学校领导也给这一研究活动提供了许多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教研室小语教研员陆国杰老师还专程到我校听阅读教学课,进行朗读教学方面的讲座,为我校的朗读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几点思考
1、由于对学生朗读水平和教师朗读教学水平的检测还缺乏更科学更有效的评判手段,朗读教学的深入开展显得越发困难。仍有少数教师图省事,只顾眼前利益,满足于繁琐的分析,怀疑学生能在读中感悟,“一言堂”课型舍不得丢弃。
2、从我校教师现状看,老教师多,教学思想的更新速度慢,自身的朗读水平低,对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加强朗读训练缺乏信心,不敢大胆尝试。
我们清醒地看到,本课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它的研究并没有结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全体教师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加强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大面积提高作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