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借助插图 进行训练
        ★★★★
【字体:
借助插图 进行训练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语文教学要改变“高耗低效”的现象,必须返朴归真,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上成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课。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方法有许多。就我们低段教材本身的特点,谈我个人的看法。
    熟悉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思想品德”教材的老师(低段)都知道。“插图多”是这一教材的特色之一,义务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数量多,而且色彩鲜艳,具体现象、富有童趣,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表达能力。因而,教学时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借助插图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效果较好。
    一、借助插图,训练学生理解词儿的能力。
低年级的语文课重在词句训练。有的词语如果靠下定义或就词理解,往往违背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插图的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图,积极思考,理解词语。如第三册中12《分桔子》其中有这样的一句“秋天,黄澄澄的桔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要理解带点词,写桔子颜色词、写桔子生长的地方,写它的样子的词。看了图,不讲其意,学生也能明白。又如3册中《桌椅的对话》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他们知道做桌子椅子的木料来得很不容易……要花很多工夫。”为了加深带点词理解,教师则可借助插图,让学生用上“谁在干什么”的句式说图意,意思就能更明确了。“砍树刨板、做桌椅、油漆”是不容易,花工夫。这样的插图运用,既能达到理解词,发展语言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学词的兴趣。
    二、借助插图,训练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
插图往往是一篇文章“特写镜头”,有的再现课文主要内容,有的呈现故事高潮,有的塑主人公的形象……因而,重视文中插图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的理解。如第3册中的《锄禾》,这是一首古诗,写农民种地辛苦。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大部分学生均有一定的困难。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中的前半句,解释时应是“日当午锄禾”。学生很难理解,但是只要你借助了插图:“炎热的阳光下,农民伯伯正在锄草松土,汗水一滴滴地流下来,流进了禾苗下的泥土里。”这样就形象直观多,从而学生能体会到农民伯伯种田的辛苦,懂得平时应爱惜粮食。这样,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图,有助于全文内容的理解。
    三、借助插图,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看”吸引,“说”是表达,看是说的基础,只有看得清楚,才能说得准确。 如第2册《司马光》一文中插图上画的是司马光两手举石,使劲砸缸的情景。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再说说后观图比较:
司马光拿起一块石头向水缸扔去。
    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说:哪些词用得准确。低段学生的表达往往有一些特点:表达简单、错乱无序,怎样在训练准确的同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呢?这又可以利用插图,且教给学生观图的方法和顺序,如教学三册中的8《秋天的画》画的正是一些景色特征,作者是怎样写这张画的。看的同时,让学生懂得怎样看,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说话时则可说“先画金色的桂花,再画草坪,又画果园,还要画三个小朋友。”这样由远到近说清图意,说得有序。教师只要持之以恒地借助文中插图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边疆性,就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
    四、借助插图,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这里所说的“想象”是要求学生看图时联系课文内容,对照与挂图相关联的图外事物,然后用语言来表达。如三册中的《祖国山水多美丽》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轰隆隆,轰隆隆,火车像骏马,在原野上跑得欢。山山水水看不完,祖国山水多美丽!”看图引,小朋友,你坐上了这辆火车,仿佛还看到了哪些景色?让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张开想象的翅膀,说说自己可能看见的事物、景色。怎么想就怎么说,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和思维,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
    在日常教学中,只要把插图和课本语言文字的训练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文,也要备图,要对文中插图进行仔细的观察,努力挖掘文中插图的语言训练因素,并把它纳入每篇课文的总体教学设计之中。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