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家长签字“启示录
        ★★★★
【字体:
“家长签字“启示录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家长签字“启示录
张家港市东莱小学 陈叶华
在这样一个教师、家长都很繁忙的时代,家长往往责备教师没有对自己子女的尽到最大的责任,教师也往往会责怪家长只知道赚钱而不和学校齐抓共管好孩子。这样的互相埋怨对孩子的教育并不能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效果。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怎样才能很好地形成合力,是所有关心孩子健康成长人士共同要研究好的课题。在长期的摸索中,也确实出现了许多有效的方法。但“家长签字”联系方法的出现却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认为这种做法往往是对家长“报忧不报喜”,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形成心灵和肉体上的摧残。
真实情况真是如此可怕吗?难道这样的联系方法真的应该寿终正寝吗?笔者特地就此问题征求过全班学生家长的意见,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家长签字”是利大于弊。一位家长(赵凯悦同学的妈妈)如是说:“老师叫学生把试卷带回家签字是很好的,这样可以让家长及时知道孩子的成绩是进步还是退步。家长和老师都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当孩子带着考试不理想的试卷回家签字时,要开导孩子,不要动不动就打骂孩子。我虽然没有打骂孩子,但我知道打和骂只能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留下伤疤,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难道孩子自己就愿意成绩差吗?任何孩子都是一样的,都希望能享受到成绩好的感觉。”面对有着如此理性认识的家长,我们还能说“家长签字”应该淘汰吗?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对子女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关心上也越来越负责,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更加趋向文明与理性。有多少家长在对待孩子拿着完成不好的作业或考得不理想的试卷回家签字时,是以恶语或拳脚、棍棒相向的。
也许有人认为,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学生的成绩是予以保密的,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从而让他们以更加自信更加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学习,我们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什么就不能学习西方的做法呢?这必须要考虑到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强烈愿望。试问,有哪个教师敢对家长保密学生的学习成绩呢?就是敢,又能保密的了吗?高考不还是以公布学生的成绩来决定对考生的录取吗?
所以,“家长签字”这种方法应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作为教师,应该使它日趋完善。在实际的应用中,笔者有了这样的认识。
一、“家长签字”有自身的优势。上文已经讲述了教师与家长的忙碌。教师上班时间(很多地方的学校还是实行教师“坐班制”)固然不可能去家访,当劳累了一天之后,还有多少精力去家访呢?双休日的时候,教师看似有了空闲。可教师毕竟也是普通人,也得解决家庭中的一些问题。就算能去家访,可家长就能在家吗?电话联系对教师来说,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让家长到学校来,如果是好事,家长很乐意来,反之是不愿意来的。比较而言,“家长签字”显然是省时省力。
二、“家长签字”的内涵要丰富。
首先,给家长签字的材料不应该是一张或几张干巴巴的纸。教师在签字的材料上不妨写出孩子近期的学习情况分析和要求家长配合的方面。有了这样的铺垫,相信家长在签字时会有自己的考虑和判断,会对孩子的表现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教师也可以请家长在材料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以促进双方进行更好地沟通。
其次,“家长签字”不应该是杀手锏,不要看到对学生的教育已经到了“山穷水尽”、“江郎才尽”的时候才来一个“家长签字”。这样的做法对孩子是严重的伤害,对家长来说也是难以接受的,也达不到“家长签字”的目的。
第三,在实行“家长签字”前,教师必须要和学生、家长沟通好,讲出自己这样做的用意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家校的联系和沟通,而不是让学生难堪,让家长没面子。“家长签字”是家校联系方式中的一种,它的存在不能是孤立的,而应该与其他的联系方式共同存在共同使用,优势互补,更加优化。面对一些特殊学生特殊情况下的签字,教师不妨先通过电话联系等方式和家长沟通好。
“家长签字”应该成为教师个人促进家校联系的一种有效方式,它虽然不能成为一项制度,但自有存在的价值。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