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脱去虚假外衣 还公开课的“自然”四性
        ★★★★
【字体:
脱去虚假外衣 还公开课的“自然”四性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脱去虚假外衣   还公开课的“自然”四性
公开课何罪之有?
E-mail:jsgnzrj@163.com)

近读《语文学习》2003年第6期上《公开课真的应该“下课了吗”》一文,深有同感,作为目前最有效的教学研究形式之一,公开课本身并无“罪过”,大家深恶痛绝是公开课被弄虚作假,但在指责公开课弊端时,均有以偏概全的“偏激之词”,因此对待公开课别因其变“种”就让公开课“下课”,犯“把孩子与洗澡水一起倒掉”的错误。我们急待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克服公开课的“表演”主义、授“假”主义,让公开课多一些实在,少一些虚伪,多一些可学性,少一些表演性。依笔者之见,就是如何让公开课要回归课堂教学的“自然”——返朴归真!关键要体现“四性”:
第一、要展示公开课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课堂作为师生互动学习的一部分,其内容本应是丰富多彩的,而目前的公开课,教师把课堂当作一种理想状态设计,不允许学生出现任何“叛逆”和偏差,违背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原则。一堂理想的、有价值的公开课应敢于“暴露”教学设计的“意料之外”,体现课堂教学的真实、自然的本质,再现师生互动学习的“原汁原味”教学情景。
第二、要正视公开课中教学媒体的辅助性。教应有法,但教无定法。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正确运用固然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方法和手段总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师要正视多媒体的辅助性。不分课程具体内容、性质,学生学情,盲目套用“多媒体”的做法,也是“中”看不中“学”。事实上有时一支粉笔、几张幻灯片、浅显的点拨也能方便解决问题。况且上公开课目的是为了指导平时的每一堂“家常课”,公开课前准备五花八门的教具,请人代制多媒体课件等,要化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这在平时教学中根本办不到。这种“多媒体”全部武装式公开课的示范性何在?
第三、要允许公开课教学中学生的叛逆性。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只是课前的设想,但不是教学过程的“样板”。课堂教学不是演戏,学生也不是演员,他们是具有个性的、能动的、活生生的人,因此课堂上难免出现学生的不“领情”、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此时教师正确的做法是,不埋怨、责怪学生,也不应硬把学生往教师的教学思路上牵,而应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因势利导调整教学“行程”。通过教师“导”的艺术化解“教”与“学”的矛盾,使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正常开展下去。
第四、要宽容公开课失败的可能性。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一种学与导的尝试。有时因课堂学生学情、教师教法、课程内容等各方面因素,教师可能实现不了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这并不奇怪。因此公开课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只要是“真实”的课,就值得教者和听者去研究,我们都可能从中发现教学规律,总结经验教训,由此也能改进自己的教学。

相 关 搜 索

课件 朗读 素材
相关资源
    没有相关资源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