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细节,你关注了吗?
        ★★★★
【字体:
细节,你关注了吗?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细节,你关注了吗?
细节,你关注了吗? 


作者        刘翠娟       222100


单位        江苏省赣榆县青口镇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    0518—6232333     13851240023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犹如一场及时雨,强有力地冲击着僵化、呆板的传统课堂教学,使学生干枯的心田得到了滋润,生命的绿洲中开始呈现出勃勃生机。学生、教师和课堂教学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有些教学细节忽略了学生的发展,有时连起码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都无法做到。正是对细节的忽略、不重视,才导致了种种不完美。“教学细节” 它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它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 


一、细节折射理念 


“细节”字面上的理解是:细者,小也;节者,单位或要点也。《汉语大词典》把它诠释为细小的环节和情节。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东西。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不是一句空话,它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细节中,。“细节”的背后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理念是细节的升华,细节是理念的具体化。 


[场景] 


那是一次普通的赛课,熟悉的教材把微笑的老师、陌生的学生连在了一起,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参赛的老师想方设法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希望早早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课前谈话时,一位参赛的女教师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后,请同学们背诵一首学习过的古诗,大家的小手“刷刷”地举起来了。 


老师微微一笑:“小朋友,老师今天要请一位没举手的同学试一试!来,就是你吧!” 


一位坐在末行的靠近角落的男孩站了起来,“哈哈……老师!老师……”那个男孩还没开口,同学们便大呼小叫起来! 


“咦?有问题吗?” 


“老师,老师,他从来都不会答问题,他太笨了!我背,我背!”听课的我心里一惊,一年级的孩子,花一样的年龄竟被贴上如此标签,可怜的孩子! 


女老师微微一楞,旋即莞尔一笑:“我可不相信噢!我认为他能行!”她边说边走过去摸摸小男孩的后脑勺。


“我……我……不会……”小男孩声如蚊蚋,头低得更低了。 

“不要紧,我知道你会!只是胆子有点小。老师和你一起背,一起背《锄禾》,行吗?”小男孩眼睛一亮,静静的教室里只听见小男生怯怯的童声和女教师柔美的中音:“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话音刚落,孩子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看,大家在祝贺你呢!大声告诉小朋友:‘我能行!’” 


“我能行!我能行!”小家伙头抬起来了,红扑扑的脸蛋发着光,小眼睛紧盯着老师,整整一节课是那样地自信,那样地骄傲!我在心中感叹:“又一株幼苗站起来了!” 


[解读] 


“老师和你一起背”,天使般的声音啊!它留在了孩子的记忆里,更留在了我的脑海!一个蔑视的眼神可以让一个孩子自信心的天平从此失去平衡,而一个鼓励的眼神却可以在他的心里燃起希望的火花。即使是教师并不经意的一种神情、一个动作、一句话语,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因为孩子的眼睛好比录像机,耳朵好比录音机,脑子好比计算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好、坏、美、丑,统统储存在孩子的心灵里,因为教师的工作决定了教师言行的特殊性,因为“天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生心理上各种微末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一切最细微的事物”!(加里宁语)一句“我能行!我能行!”,唤醒了孩子沉睡的心灵,唤醒了孩子失落的自信! 


教学细节就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生为本”、“面向每一个孩子”绝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它更应该是一种实际行动,在一个个不起眼的教学细节背后,我们清楚地洞悉着为师者的教学理念。在于永正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常常能够听到或看到这样温情的“细节”:“要相信自己”、“你能行的,要有信心”、“你看,你就是老师的老师”、“我看你有这个能力”等等,接着于老师再是一个抚摸、一个握手,甚至是一个拥抱什么的。这对常被我们忽视或遗忘的“弱势群体”是多么大的呵护呀!这一切缘于老师敏锐的洞察,缘于老师的“在乎”,缘于老师的“博爱”,缘于老师对学生充满期待的关注与激励,得到这样温存的学生其情感与态度必将是自由自信的。 


二、细节张扬个性 


在一定程度上,课程是由课堂上无数个细节共同组成的。“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课堂教学则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并由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的。精彩的教学细节构成了经典的教学,细节的设计是智慧与灵感的呈现。 


[场景] 


久久萦绕在脑海的往往不是盛装的公开课,而是那些普通的家常课。曾随堂听过一节家常课,授课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练习6中的《学用字词句》,教材给孩子提供的是一张黑白图,画着小蚂蚁正用树叶做船准备过河,替孩子们安排了三项练习:为画涂色、尝试写词、编小故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课堂上,老师以小蚂蚁贯穿教学始终,孩子们开心地与小蚂蚁比涂色、赛编诗,画、写、讲、演、唱等形式使得小家伙们学得兴致勃勃,不知不觉中课要结束了,老师对小朋友说:“孩子们,小蚂蚁就像神奇的小精灵,为我们带来了图画,带来了歌曲,带来的欢乐!不知不觉,天要黑了,它要回家了,你准备送它什么礼物呢?” 


“我想送给小蚂蚁一幅画,希望它记得我们是好朋友!” 


“我想送给小蚂蚁一句话:‘小蚂蚁,祝你一路顺风!’” 


“我想送给小蚂蚁一艘船,它可以和伙伴们在船上玩噢!” 


“小蚂蚁,我把我的零食送给你,你就不会为找不着吃的发愁了!” 


“小蚂蚁,我把我的灯笼送给你,你提着它,别迷路了!” 


“小蚂蚁,我把我的故事书送给你,读了书,你就更聪明啦!” 


…… 


还有一只小手执着地举着,“老师,我要给小蚂蚁一张纸!”小男孩边说边用手得意地挥挥手中的厚纸!所有人都楞住了! 


“为什么呀?”老师小心翼翼地问。 


“小蚂蚁可以用纸做成小纸船轻松过河呀!带着纸多方便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这个最有创意的孩子! 


下课了,那个孩子还在执着地叠着,他叠得何止是一艘纸船啊? 


[解读] 


教育是由细节组成的,对于教学细节的思考则是衡量一个教师专业素养的标志。精彩的教学细节来自一线课堂,来自生活实践。课上,孩子们已被小精灵般的蚂蚁深深吸引,所以,分别时赠送礼物给小蚂蚁,大家流露的是真情,表达的是真心。孩子们在用最美的语言和最真的童心与小蚂蚁对话,他们用激情点燃了激情,个性张扬的语言营造了诗意的课堂! 


我们要敏锐地发现学生身上显露出的细节,耐心地扣问,静静地倾听,深入地挖掘,在细节上做文章,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用细节张扬着学生的个性。这样,教学就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能赢得学生的阵阵掌声,就能使孩子们品尝被肯定的甜蜜。事实上,学生的个性就蕴藏在那些生动鲜活、精彩迷人的细节中。看似行云流水、不着痕迹的细节往往是教师的匠心独具,细节是可以设计的! 


三、细节生成精彩 


教学“生成”的过程,被有些课程论专家形象地比喻为师生共同的教学“探险”。探险之路,需要有预先设计的规定线路,还需临场变阵的智慧和勇气。而这种改变,常常给人带来出乎意料、喜出望外的收获,能够观赏到平时无法观赏到的风景,能够经历到思维碰撞的激情、思想的高峰体验和情感的深度震撼。 


[场景] 


特级教师孙建锋执教《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片断 


师:刚才我发现你一直没有发言。给你一个机会,你想说点什么?
    生:每片叶子都为大树做出自己的贡献,我的爸爸和妈妈……(说着伤心地哭了起来)
  (这一举措,让在场的老师呆了。孙老师好像立刻明白了什么,他把这个三年级的孩子抱起,尽管有些吃力。)
   师:孩子,我要讲一个珍珠蚌的故事。在海边,有一些很不起眼的蚌,他们的体内钻进了泥沙,特别的痛苦,但他们用自己的宽容和毅力将这些泥沙一层层地包裹,一直把他们变成璀璨的珍珠,孩子,我还要对你说,你现在的心灵可能受到了伤害,其实,你现在的不幸正是你人生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孙老师轻轻放下孩子,用自己洁净的手帕给孩子擦去了脸上的泪水,送他回到自己的座位。
    整个礼堂掌声雷动。
    [解读] 


真正的细节,应该是让我们心动的,应该是教学的“亮点” !孙老师的课让我们领略了细节生成的精彩!他关注了需要关注的对象,他关注了孩子的表情,关注了孩子的读书,关注了孩子的内心,他关注的是孩子的现在,更关注了孩子的未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人生情感,像花,开出来,美丽别人,自己也结果实,为何要藏在心底?很多老师把心底对孩子满腔的爱都凝成板着的面孔和严厉的目光,以致于孩子并不知道老师心中还有爱,这样的老师不仅苦了学生,也亏了自己。爱既然是一朵花,就要让她美丽地“绽放”。就那么轻轻地一抱,“爱”传递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新课程的实施特别注重教师的智慧。因为新课程所期待的课堂应该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课堂,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而这样的课堂是生成的,是无法预设的,因此今天的教育需要我们用人性、用智慧去实践,去建构。我们说好的教师,你去听他的课,他都有许多人性的闪光和教育智慧的闪光。而这些智慧都是无法事先预计的,无法规划和硬性执行的,都是在生命相遇过程中、问题的碰撞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非常灵动地闪现出来的细节。教学细节是一个包含着现实的或潜在的师生互动的语言和行为单位,是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细节,让教育生辉! 


   当前的课程改革,从关注宏观到关注微观,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重微观、重过程是不应该也不能够忽视教学中的细节的。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教学行为的改变;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实践的智慧与艺术的统一;关注细节,将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因此,关注新课改,从关注教学细节开始吧!


[参考文献] 

1.  《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实践研究的新范》 


畴彭钢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1 


2.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实录   孙建锋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