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教研:如何把好课改的脉
        ★★★★
【字体:
教研:如何把好课改的脉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前不久,记者随国家课程改革专家组到实验区听课,这是一节作文课,写《我的家乡》,为了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教师给学生放了一组录像片,展示了家乡的美丽景色,然后指导学生边看边说,最后,全班学生写出一篇篇赞美家乡的作文,但几乎全是录像展示的内容。课后,教研员评课,认为教学环节紧凑,批导具体。页专家则提出相反的意见:“能不能先不放录像片,让学生自己谈对家乡的感受,不要先给学生一个框框,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专家的评课,令教研员没有想到,这节在他们眼里很不错的课,专家却认为虽然教学设计完美,教学手段很现代化,但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学习……
    
    专家的评课,给了教研员不小的震动。过去被认为最有成效的课,反而距离新课程要求较远。他们说:“以前在学校评课,从来都是教研员一锺定音,很少听到不同的声音。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模式,在头脑中已根深蒂固,过去一直认为是成功有课,最好的课,有些甚至被认为经典的课,如今,用新课程的理念来分析,我们看到了差距和问题所在。”
    
    在传统教学中,教研员大多数是当地教学能手,在教师中有较高的威信,指导教学工作驾轻就熟。而新课程对他们来说,无论从理论到方法都是全新的,他们在教育观念和业务能力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课改,对广大教研员来说,不仅仅是压力,是挑战,更是一次“蜕变”。
    
    新课程实验一个学期以来,由于教师在实践不断摸索,已经有了一些新鲜的体会和感悟,他们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渴望交流与探讨,而有些问题对于教研员来说却是陌生的,是以往教学中不曾遇到过的,再凭过去的经验指导教师显然不适应了。而且,更大的不适应来自心理压力,有些公开课,基本是按照教研员的思路准备的,专家评课提出了不同意见,教研员认为丢了面子,失去了威信,一些教研员感到失落、困惑、甚至苦恼。
    
    目前,全国专职从事教学研究的人员近十万人,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一支数量可观、业务水平较高的队伍。多年来,各级教研人员在稳定正常教学秩序,执行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加强教学业务管理,组织教改实验,开展教学研究,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普及教育科学,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起到独特的作用。今天,在实验、推广新课程的过程中,有大量细致的业务工作需要中小学教研队伍来承担,教研工作面临的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指出,应当看到,新课程无论从理念到方法都是全新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重新学习、对以往经验重新审视的问题。当前,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教研队伍的培训和提高工伤作,另一方面最为紧迫的是转变教研室的职能,促进教研员角色和工作方式的转变。眼下,教研员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领会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改革思路,传播新课程理念,组织开展教研活动,与教师共同研究探讨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的今天,教研工作方式也应当随之发生改变,新课程强调师生平等、对话、合作、交流,教研工作方式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点。要与教师和学校建立一种合作关系,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变以“检查”这主为以“研究”为主,创设一种与教师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氛围,尊重教师的意见,关注教师的需要。教研员的角色也要发生改变,不再以“专家”、“领导”、“检查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与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与课改同行,与教师一起成长。
    
     
    
     摘自 《国中教育报》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