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投身课堂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加强教学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
(一)完善六认真改革,规范集体备课。
(二)规范教研组活动,提高教研实效。
(三)结合丝绸特征,打造作文特色。
三、具体措施:
(一)完善六认真改革,规范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要有一份备课计划表,应安排好集体备课的时间、 内容以及教案编写的执笔者。教案编写杜绝照搬参考书教案(允许借鉴精彩片段),一经发现必须重写。学校主页建成后,所有集体备课一律上校园网。每月底由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进行检查、考评。检查重点:教案质量、三分之一空白处的修改。
(语文的备课、教学计划要将阅读、作文放在一起。)
2、作业: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一定的作业时间,培养 学生良好的完成作业的习惯,训练学生的写字速度。每月底由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进行检查、考评。检查重点:书写整洁、正确率、批改正确率。
(二) 规范教研组活动,提高教研实效。
1、入课堂教学研究,加强骨干示范。
(1)骨干教师挂牌上课:每星期五定为学校骨干教师挂牌上课日,面向全市教师开课,开课信息于当周三网上公布。要求本校教师填写好听课反馈表,并能撰写听课随笔。
(2)青年教师跟踪听课:在各学科、各年段确定部分青年教师作为跟踪听课对象,有专人指导,听课时间由教导处临时通知。任教同教材的教师须参加听课和课后的研讨活动。此活动时间为3月初至六月底。
(3)教师对外交流上课:经过一阶段的跟踪听课后,对其中部分长进快、虚心好学的青年教师给予更多的锻炼机会,走出去,登门求教,锤炼教艺。时间初定于六月初。
通过有计划的开课、听课活动,让一线教师在观摩、反思中逐渐提高,与骨干教师共同成长。同时通过课堂实践,修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扎实开展教育科研,深入课题研究。
(1)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将继续把一年级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口,努力把新课程教学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让全体语文老师明白,课改是全体教师的理念,力图在非课改年纪外推广新课程理念。
(2)结合教学实践,深入课题研究。
我组每位语文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有各自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本学期,为了有效地深入课题研究,不仅要求教师立足自己的实践平台进行课题研究,还要教师响应学校的“读书活动”,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及时写好读书笔记,并保证每星期有一篇读后感上网交流。
期末,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实际,认真撰写课题总结。
(三)结合丝绸特征,打造作文特色。
(1)开设修改病理作文课:3—4年级每两周抽一节作文课,5—6年级每周用一节作文课,修改病理作文。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打印好一篇病理作文,课堂上,学生人手一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修改作文。教师要将每次修改的作文装订成册,作为作业备查。
病理作文打印统一格式: 16k纸 字体:楷体
字号: 题目 小二加粗 正文:四号
(2)五、六年级取消大小作文,用一本作文本,每周一篇,节假日照常。作文批改时适量眉批,注重错别字、病句的批改,取消作文批改的总评(此改革作为试行随机进行调整)。
三、四年级作文批改时评语要有针对性、激励性,语言要精练,不写套话。
(3)开展作文特色活动:详见《读书、作文系列活动一览表》。
(4)征集学生优秀作文,出刊校刊《爬山虎》和《优秀作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