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尽量做到“五多”
(223800)江苏省宿豫中学小学部 朱秀玲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贯彻,引发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有如扑面而来的春风,让我们每天面对着的是变化无穷的课堂,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释放情感的芳草地,成了充满诗意、焕发生机的殿堂,让人耳目一新。小学语文教学向课堂要质量,应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做到“五多”,即多读、多说、多问、多想、多写,要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 尽量让学生多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中央教科所长张田若先生曾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以读为本是小学语文教学返朴归真的必然选择。新教材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琅琅上口的散文、诗歌故事,语言典范生动,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学生通过读书能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我们必须摒弃那种教师从头讲到底,串讲串问的教学方式,把读书的时间让给学生,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书,领悟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品评作者谴词造句的妙处,通过阅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如《闹花灯》一课,文中虽无一个“闹”字,却感到“闹意盎然”:“人流如潮”、“灯火通明”、“歌声、笑声、锣鼓声融成一片”。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脑海中浮现词语所内含的清晰而具体的形象。学生边读边想,恍如身临其境,通过朗读,感受到了课文鲜活的语言和所描绘的情境。
二、 尽量让学生多说话
新课标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管住自己的嘴巴,多让学生说话,给学生创造各种说话的机会,激发他们说话的愿望。学生对某一词语解释,有几种不同的理解,或者对某一段的大意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或者对某一篇课文的思想有几种不同的认识,教师不要忙着说“对”或“不对”,要把这些“不同”挑明,让全体学生讨论解决。一石激起千层浪,既能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又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
如在《走近秋天》中,教师让学生讨论秋天美不美时,有学生说:“秋天树叶落光了,黄叶从树上落下来,就象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多美呀!”有学生说:“秋天虽然不象春天那样百花盛开,但给农民伯伯带来了丰收的喜悦,我觉得秋天最美。”还有一学生说:“我不喜欢秋天,因为秋天一到,奶奶的哮喘病就犯了。”多懂事的孩子啊!如果没有开放自主的课堂氛围,能听到这样一个有孝心孩子的心声吗?
再如教学完《三袋麦子》,老师设计了一个辨析题:“一门技术和一座金山,你选择哪样?为什么?”多数学生选择一门技术,因为技术可以带来金钱,而一座金山总有用完的时候。可一位学生却提出:“我想选一座金山。因为有了金山,我就可以办工厂,创造更多的财富;有了金山,我就可以出去旅游,欣赏美好的风光;有了金山,我还可以帮助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要实现这样的梦想,光靠一门技术恐怕不大可能。”话音刚落,全班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三、尽量让学生多提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无疑——有疑——无疑——有疑”的循环中去探求,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放手让学生讨论,培养他们好求甚解的精神。教师对大胆质疑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答案”:可以通过读书来解答;可以通过集体讨论来解答;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还可以由教师讲解。
如我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时,有学生提出看法:“老师常要求我们做个诚实的孩子。公仪休却在撒谎,我们不能向他学习。”我没有放过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认真读“论吃鱼”那段话,品味其中蕴含的意思。最后在学生合作交流中,意见归于统一:公仪休是一种婉转的拒绝,更是一种自我保护。这样,公仪休正直、机智、廉洁的形象更加丰满地呈现在眼前。
四、尽量让学生多想象
世界上总有一些事物是彼此相似的,他们之间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指导他们边读边想、边听边想,温柔而动情地拨动学生富于灵性的心弦,奏出和谐的灵感,放飞自己的思绪,飞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去,真切地感悟文中之情。
如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别》中,当师生共同沉醉于李白和孟浩然分别的场景中时,我开启他们智慧的闸门,飞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真切地感受他们地依依惜别之情:“点点地沙鸥你可知道,你那离愁别绪的叫声,更让我们心情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杨柳依依,白帆点点,烟雾迷蒙,这动人的场景怎能不使人顿生愁绪呢?”……
五、尽量让学生多写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不能单靠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还要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抓住契机,让学生多写多练。
如教学《诚实与信任》一课,文中写道“我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至于字条上到底是什么内容,作者并没有交待清楚,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意思,想想,说说,写写,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促进了口语表达,还学会了写简单的便条,真可谓一举多得;如学习了《小稻秧脱险记》、《航天飞机》等课文,可让学生将它们改写成第一人称,用自述的口气描写;如教学《哪咤闹海》第一自然段时,课文语言十分简洁,东海龙王父子如何作恶多端、兴风作浪,没有具体描述,便可让学生根据影视剧中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想象扩写这一节课文,学生感到非常有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实践,就形不成能力。所以,课堂上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写一写,改一改,把口头训练和书面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君子既动口又动手”的正常现象。
课堂上做到“五多”,并不是老师撒手“放马”,所有时间都让给学生,而是教师要有调控能力,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入手,让语文课堂成为陶冶学生情操、影响学生思想、净化学生心灵的精神家园,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联系电话:0527—8135236 E-mail:jssqzhuxl@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