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文化小学 陈琳金
纵观教师平时布置的语文作业,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而且机械简单的题目多,设计的随意性大。学生成了作业的傀儡,不厌其烦地做着抄、写、背等重复劳动,在行为和思维方式上完全服从教师的指挥,毫无个性和创造力。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深化改革,指明了新的航向,也引领我提升了语文作业的设计理念。“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我在语文作业设计时更加关注人文内涵;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使我对语文作业的重要性,在认识上有了新的定位,而时代呼唤创造型人才,教育改革指向创造意识的培养。新课程帮助我改变了对语文作业设计的“老面孔”:
一、 提倡学生自主设计作业。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服从与老师,作业更是如此。这现象与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我平时就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来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例如:在教《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时,我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不是通常所说的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的什么等,而是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当一次小老师?”“想”!学生们异口同声答到。今天的作业,就让你们当一次老师,假如你来上这课,准备怎么上?设计出你的方案,学生都饶有兴趣地完成了设计。
请看:
1、 课前准备(每人带几个苹果,一把水果刀。)
2、 让学生亲自动手切一切,怎样切,才会有五角星?
3、 小组交流自己切苹果的感受。
4、 看到自己切的苹果里看到了五角星,说说当时的心情。
5、 课文中是怎么写邻居小男孩告诉切苹果的方法,又是怎么做的?我是怎么想的?找出来读读。
6、 为什么说“创造力”从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7、 作业设计: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有没有做过换一种切苹果方法的事,
虽然学生的设计显得稚嫩,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提倡作业形式要多变。
求知欲,有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天性,小学生尤其富有好奇心。如果我们语文教师每次布置的作业都是一成不变,时间一长,学生对作业就会慢慢地失去兴趣,求知欲、好奇心,就会被慢慢抹杀,他们只会被动地去完成一项又一项练习。针对这一现象,我经常根据不同的课文改变作业的形式。如:在学完《黄山奇松》一课后,我抓住课文最后一节中的一句话“有的壮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把省略号改成还有的( )。
然后选择其中的“黑虎松”或“孔雀松”或……引导学生想象,仿照书中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陪客松、迎客松、送客松的,写一段话,比比谁想象丰富合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又进一步掌握了本课的作业训练重点。(想象写一种松树。)
三、提倡作业设计注重现实。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例如:中国广州去年11月份发现了“非典”患者,现在已遍及全球几十个国家地区,全世界各国人民都在积极与“非典”抗争,在这场无硝烟的战场上,我们的白衣战士奋战在抗“非典”一线,置个人安危不顾,而且整个社会已掀起了积极主动抗“非典”的热潮。学生们也非常关心,每天早上进来,都要议论一番。针对这一现象,我就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份有关“非典”知识手抄报。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而且很投入,马上动笔,设计小报版面,搜集资料,上网查找,收看新闻……明天一早,交上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作业,内容丰富,图片典型,数据精确……这样不仅增强了语文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慢慢明白,生活是个大课堂。
姓名:陈琳金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2.12
教龄:12年
任教学科:语文
职务:小学教师
职称:小学一级教师
通信地址:溧阳市文化小学
邮编:213300 电话号码:7262133-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