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例谈语文的解放和解放的语文(一)
          ★★★★
【字体:
例谈语文的解放和解放的语文(一)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8
例谈语文的解放和解放的语文(一) 
 
  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清规戒律不少。它不仅包括过去那些适应应试需要,而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的条条框框;还包括语文大讨论以后,圈内圈外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各种语文教育理论或假说。如何打破这些东西强加给语文老师的束缚,关乎到语文学科的生命能否得到充分舒展。笔者由此想到两个词:"语文的解放"和"解放的语文"。前者强调语文要敢于反叛各种理念层面束缚自己的陈词滥调;后者呼唤实践层面教师教学个性的凸现。试以例述之。

  一、语文的解放

  1、语文老师要不要备课?备课备到什么程度为合格?

  这个问题的前一问不要回答。后一问很有讲究。现在一般认为好的备课应当有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教材、教法是实实在在的,需落实到纸上;学生这头有点虚,但也要提及。问题是,现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不顺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旁枝斜出的现象比较严重,怎么办?是把学生往设定的轨道上赶,还是顺着学生提出的新的价值取向大大方方地去掘进?

  笔者教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单元说明"中说:《兰亭集亭》和《归去来兮辞》属内容浅显、篇幅较短的文言自读课文,教师略作点拨即可。因此,我在课前介绍了些有关魏晋政治背景和陶潜个人文学成就的概况,安排学生结合文下注释自学课文,就准备上课集体讨论课文字词和文意了。不料,上课中,有学生忽然插问:"老师,做官有什么不好?只要做个好官就行了。你为什么说陶渊明辞官不干了,就情操高尚了。"教室里一下子嘈杂起来:"是啊,当官有什么不好。要是所有的好人都自命清高,不去做官,那不是放着官场让贪官占领吗?"、"因为不善周旋,怕去见上司,就用'不为五斗米折腰'来开脱自己,这种人心理素质太脆弱,也不配做领导"。教室里一片笑声!在学生响亮的笑声里,我起始的所谓备课土崩瓦解。怎么办?是沉下脸来,对这种用俚俗来消解崇高,以现实来曲解历史的做法严词斥责,还是正视挑战,顺势引导,上一堂即兴发挥课?我很快就选择了后者。

  我说"辞官确实不一定就是高尚的事,像引咎辞职、被迫离职(学生笑)。问题在,当物质的权力和清洁的精神形成非此即彼的尖锐冲突时,这里是不是存在一个选择什么的问题?为精神的自由而拒绝物质的诱惑,即使谈不上高尚,但对一个把自由和隐逸看得重于生命的封建士大夫而言,至少算得上是洁身守志吧!"教室里一片思考的沉寂。

  "老师,没那么严重吧。儒家不是常说'穷则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陶渊明官虽小,不足以改变当时社会的大环境, 但他完全可以以自己的清廉和勤政,营造出局部地区的好气候。一个孔繁森不是造就一个阿里,带动一批好干部嘛!"一个女生试探性地说。 "刘关关同学说得真好!谁能深入地谈一谈孔繁森和陶渊明之间的区别?"我抓住话题,及时鼓励。

  学生甲:"孔繁森是共产党员,陶渊明不是。" 

  学生乙:"陶渊明是大诗人,孔繁森不是。"

  学生丙:"孔繁森也是诗人,只是他跟陶渊明不属一类的诗人罢了。陶渊明因为远离官场而诗名远播,孔繁森则因心系阿里而名垂青史。

  " 我说:"精彩!不过大家想一想,假如陶渊明也能像孔繁森那样心系他的彭泽,他就一定会给彭泽人民带来福祉吗?"……沉默。

  "老师,你的假设不能成立。陶渊明永远不可能像孔繁森那样心系人民,因为他在自己写的诗序上曾说,他做官的目的只是为了养家糊口,'皆口腹自役而已。'"全班哄笑。 "有道理,有道理。"我也点头称是。"可是,大家千万别忘了陶渊明作为东晋清流大司马陶侃的后人,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少年时代也曾有过'大济苍生'的宏愿的。只是因为时代的黑暗,才慢慢断了他的政治幻想。从'大济苍生'的壮志,到'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陶渊明的政治悲剧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吗?"我又补充强调。我的陈述很快得到大多数同学的首肯,大家集体总结三条理由:一、反动的门阀制度在东晋陶潜时代发展到了顶点,出身于庶族寒门的知识分子普遍遭到压抑;二、陶渊明生活的主要时期,左右政局的士族和军阀所热衷的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完全不可能的;三、一个人的才华往往在公正、合理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那么,陶渊明到底能不能不辞官呢"?我用征询的目光巡视全场,把课堂再度拉回到起始的质疑上来。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