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一小 钟志华
今日的教育是为了明日的社会。而明日的社会将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什么是创新呢,就中小学而言,就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而作文教学正是使学生将自己所发现和认识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述,外化为书面的一种综合体现。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此,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力求从观察、思维、想象等方面入手,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思维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鉴于观察具有参与性、兴趣性、激励性、娱乐性等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学生的写作练习更富有创造性。为此、我常用观察来调节写作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
1、串联事物
常常听到一些老师这么反映“这种题目的素材就在学生的身边,可他们硬说写不出内容。”我想其中原因之一是老师没有把观察的习惯、观察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自然熟视无睹,写不出文章。平时我常进行这样的训练,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拿出一个人的铅笔盒,让学生在一分钟内看清铅笔盒中的东西后,盖上盒子,说说这些物品的颜色、形状。再让学生写出自己所记的盒子里的每个物品,想想这些物品之间的联系、用处。然后要求学生把铅笔中的事物进行整理、归类、并开展一定的想象,把它们串联成一个小故事。如盒子中放着铅笔、钢笔、修正液、橡皮等学习用品,我就要求学生把这些物品通过想象,写一件在铅笔盒的物品中曾经发生的事情,每个人写一个小片断。然后进行合理的组合、删减,拼凑成一篇事例完整的文章。教给一种观察的方法。这样不断的训练,有助于增进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由此延伸到学生的课外活动,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编辑小报
一张小报往往要汇聚学生的观察、想象、阅读、写作和美工等能力。让学生编辑小报,是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我在每一学期都要求学生编1~2张报纸,编报前采用分小组,定责任的办法来调动学生编报的积极性。如根据版面安排,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一个小组负责报道班级集体活动的新闻,一个小组摘录社会要闻,一个小组负责体育活动专栏,一个小组负责美工设计。班级中入选的文章可以包括真实的新闻,虚构的故事,有趣的专栏信息及连环漫画、天气预报、小广告等,学生兴趣盎然,观察能力也特别强。所编的小报,画面美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观赏性。如我班刘梦怡小组编辑的新《小学生时代报》,既有真实的新闻,又有虚构的故事;既有当天的天气预报,又有图文并茂的连环漫画,而且排版安排、色彩搭配,文字书写都令人赏心悦目,充分体现了学生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眼,得到了省教育报记者的好评。
3变换角度
变换角度观察事物,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学了《画鸡蛋》一文,理解了达、芬奇的老师让他画鸡蛋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没有一个鸡蛋是完全相同;观察的角度不同,事物映在眼里的样子也不同。以这种认识为基础,学了《人民大会堂》这篇课文后,我组织学生参观君临宾馆。参观前,我先布置了几个观察点,要求学生多角度观察。参观后,我让学生根据观察所得写作文。结果学生的作文多姿多彩:有的写宾馆的浮雕,由此联想到劳动人民的智慧,有的写宾馆的高度。体现改革开放后余杭的发展......
二、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则是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因为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是创造力的翅膀,有了它,思路就开阔,思维就灵活,语言就丰富,写作文时就会妙笔生花。在作文教学中,我常用以下三种方法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1、假设思维,
想象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之上的。为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我常常创设某种情境,提出几种假设的情况,让学生凭借生活的逻辑,展开合理的想象。如我设计过这样一个片断:书法课结束了,同学们纷纷到自来水龙头边洗毛笔,这时小红在楼道的拐弯口,与一个人撞了个满怀,手中的毛笔正好碰在了对方人的白衬衣上,一个黑黑的墨汁印在雪白的衬衣上显露了出来。我就对学生作了如下的假设:
①假如小红和对方是同学
②假如小红和对方不相识
③假如对方是小红的师长
④假如小红和对方相识却有过矛盾
请根据这四种假设情况,分别写出小红和对方当时的表情,语言和动作。学生依据这四种不同的假设情境,写出了不同立意,不同构思的好文章,真是千姿万态。此类文章学生也乐于写。他们认为,这种练习是一种发展,一种享受,不仅写的快,而且写出来的文章立意新颖,想象丰富,思路开阔,创造力极强。正如苏霍姆林基说的那样:“每一个学生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
2、续写作文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的结尾都留有空白,给人以言尽意未尽之感,给读者留下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类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训练的好素材,如十二册教材《凡卡》一文的结尾是写凡卡将写好的信寄了出去后,就睡着了。上完课后,我在学生的周记中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后练习作业《当凡卡的信寄出以后》,星期一当我收上来批改时,却发现了十多种结局,有的说:凡卡寄出后做了甜蜜的梦,梦中看见了他爷爷。有的说:凡卡的信由于没有写清地址,被邮局退了回来。落到了老板的手中,结果被毒打了一顿,最后死了。还有的说:凡卡的信被一个好心的邮差看到了,他知道凡卡爷爷的地址,也认识凡卡,帮他送到了爷爷那儿,可爷爷却已经饿死了等等。十多个不同的结局都烘托了一个主题,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穷人的孩子得不到自由,欢乐的。这种训练,既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推理、想象和写作能力。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恨,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爱。
3、虚构幻想。
幻想,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反映,是创造的萌芽。虚构幻想,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没有幻想就难以有创造。我们要开发学生右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重视虚构幻想能力的培养,如《二十年后我们相逢在校园》、《当我登上月球》《上塘河的哭诉》等,都是学生们幻想的好题材。当然幻想也要有明确的主题,不是胡编乱造。如学生朱亮在写《当我登上月球》这篇文章后,他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去写。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哎,我这个地球现在觉得越来越累了。人类老是砍我粗壮的“胳膊”和“腿脚”,弄得我常常伤口流血,可你们还要骂我兽性发作,叫我怎么办?淹没你们的良田,冲毁你们的房屋,冲去你们人类,我也痛心,可我又有什么办法,这都是你们造成的呀!幻想作文的训练,激发了学生探索未来,保护地球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在求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关于思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有一段精彩的比喻:“它象树木的蓓蕾一样,会生叶、开花、结果,并在明年又会从每一个蓓蕾里长出新枝,长出叶、花、果,而这叶、花、果正是思维创造出来。”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求异思维有又称发散思维,辐射思维,他是沿着不同的思维方向,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为此,我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范文求异。
对同一种体裁的文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文章的立意和选材。如写赞美春天的文章。教师每年都要求学生写,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千篇一律,不是绿油油的小草,就是粉红色的桃花,内容单调,词语枯燥。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提供给学生一些名作家写春的文章,如朱自清的《春》、《我爱绿色》等,让他们从文章的立意和选材两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分析和比较,再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材料写作文。尽管有的内容以前写过,但由于指导得法,学生的作文无论是选材的新颖,还是立意的深刻,都比以前大有进步。
2、质疑求异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小学的作文中,往往有这样的内容出现:路旁有被撞倒的自行车,公共场所未关的水龙头等,对这些司空见惯了的现象,学生常常是不假思索地把它作为自己学习雷锋,做好事的素材。写出来的文章三言两语,内容浅显,根本没有想想里面包含着的道理。于是我就组织学生对这些现象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结果学生提出许多非常深刻的问题,诸如自行车为什么会被撞倒的?撞倒自行车的人倒哪里去了?这辆自行车是什么牌的?车被撞到说明了什么问题等等。然后根据这些问题,让学生扩充写作,自然文章的内容显得特别的充实。
3、同题求异
小学生的作文大部分是命题作文,这是为训练有序的逻辑思维而安排的,那么如何写出新意呢?有的题目三年级写过,四年级写过,到五、六年级还写,这就需要老师在立意、选材上进行指导,尤其是立意,俗话说题材能重复千遍,而立志不可能重复一次。
四年级时,我们班曾发生这样一件事,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急急忙忙冲进教室,忽然“拍”的一声,有一位学生不小心将一块黑板给踢倒了,许多同学都跨了过去,只有朱亮同学,他把黑板捡了起来,于是我急中生智,抓住这个素材,黑板上出了个题目“小黑板摔倒后”让学生写作。写前我提醒学生这个题目可从几方面去写,允许同桌讨论一下,结果出现了许多答案:有的说写朱亮做好事,自觉捡起小黑板爱护公物,这是从正面表扬的眼光去写,有的说许多同学不捡,说明爱护公共财物不够?这是用批评的眼光去写,也有的用童话的语气写了黑板摔下后的叹息,也从反面写了那些不爱护公共财物的同学。同题异作,思维开阔,不落他人俗套,他人窠臼,学生的佳作也随之而诞生。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利用作文教学这个有利凭借、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深化作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实践和研究。
划 注:此文曾发表在2000年5月《小学教学参考》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