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指导学会研究,感受科学精神——《青蛙的眼睛》教学例谈
        ★★★
【字体:
指导学会研究,感受科学精神——《青蛙的眼睛》教学例谈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
《青蛙的眼睛》教例:
一. 揭题,学第三自然段。
1. 问:青蛙的眼睛--------------
2. 自学,交流。
3. 出示重点句:
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的东西却很迟钝。
4.读懂了什么?
二.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 青蛙的眼睛那么小,这个奥秘是怎么被发现的呢?自学交流:(通过观察与实验。)
2. 青蛙捉虫人人都见过,作者怎样准确、生动地记述的?朗读、背诵第一自然段,注意抓动词。
3. 实验是怎样做的?
实验 苍蝇 青蛙
第一次 死的、不动 饿死
第二次 死的、掠过 照样吃
4. 这样简单的实验谁都会做,可怎么想出来,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平时勤观察多思考。)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发现了这个奥秘你有什么想法?
2.科学家是怎样利用它为人类服务的呢?说说青蛙的眼睛与“电子蛙眼”发明的关系。
四、总结科学家的研究方法。说说平时看到的想到的问题,并想想怎样进一步研究。
评析:
青蛙的眼睛是一篇儿童科普文章。全文生动地展示了由现象到本质再到运用的研究过程。文章仅四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简练地描写了青蛙捉虫的镜头,并写了两次实验:青蛙对不动的死苍蝇一只也不吃,而要捕食会动的苍蝇;第三自然段讲结论: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的东西却很迟钝。第四自然段讲科学家根据青蛙眼睛的特点,给雷达装上“电子蛙眼”,监测飞行的飞机。
小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常常带有盲目性或是认识肤浅、不能深入。教学中可以抓住青蛙的眼睛和 “电子蛙眼” 式雷达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懂得人类可以从其他生物中得到启示。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思考、操作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研究事物的能力以及科学的精神。青蛙的眼睛那么小,这个奥秘是怎么被发现的呢?这样简单的实验谁都会做,可怎么想出来,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发现了这个奥秘你有什么想法?
模仿是一切创造的源泉,一些儿童科普文章成为小学生开展研究与撰写小论文的样板。教材中还有:《蝙蝠与雷达》、《蛇与庄稼》、《新型玻璃》、《镜子小史》等。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