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感情朗读指导中教师的导入技能
        ★★★
【字体:
感情朗读指导中教师的导入技能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
                      感情朗读指导中教师的导入技能

                                 北京市育英学校  袁凤芹

    新课标要求每个年级都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这一要求中,“正确、流利”一般很容易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一定的难度,往往在学完课文或某一段落之后进行,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不断指导和训练。
指导感情朗读要注重一个“情“字。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在感情朗读指导中,教师巧妙的导入,能让学生很快入情入境。常见的导入方法如下:
    一、语言描述法。
    这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课型感情朗读指导的的需要,精心设计,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之中。
如:在教学《火烧云》这一课时,学完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部分,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感情朗读,我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火烧云在天空中快速地神奇地变化着,似马、似狗、似狮子、似老虎、似花朵……无法用语言描绘出来。这是一幅多么神奇的画面啊!自然是多么伟大啊!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地读一读。”
    又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中,要对这一句“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人们回忆总理的音容笑貌,更是表达了无比悲痛的不忍离别之情,可是到了学生的嘴里感情变淡了。我设计了下面的导入语言:“灵车缓缓地前进着,敬爱的总理静静地躺在灵车里,和我们永别了。总理啊,您再也不能迎送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您再也不能陪毛主席检阅人民群众,我们再也不能看到您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泪水在无声地流淌着流淌着……总理啊,您知道吗?神州大地都在为您哀泣。”(学生接读:“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
    二、交流资料法。
    现在资讯很发达,有些课文适合让学生课外收集资料,指导感情朗读之前,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学生对文章描述的内容更加了解,有利于在课堂上进行感情朗读。
    如教学《卢沟桥的狮子》这一课时,文章对狮子大小和形状的描写很精彩,也是要进行有感情朗读指导的段落。为了能让学生把狮子栩栩如生的特点读出来,我课前组织学生查阅收集有关卢沟桥的资料,有的学生上网查阅,有的去图书馆看书,还有的在家长的陪同下利用周末去参观了卢沟桥,观察了卢沟桥的狮子。学完这一段后,给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带着欣喜的心情走近了卢沟桥,再有感情地朗读指定段落,一般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引导回忆法。
    学生不断成长是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生活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开发这笔财富,为教学服务。
如在教学《燕子》这一课时,可启发学生重现脑中已有的表象:怎样的雨是“蒙蒙细雨”?怎样的风是“微风”?春天的柳、草、花、叶各有什么特点?你觉得春天美吗?美在哪里?学生的生活经验再现了,把课文的描写,变成了清晰逼真、鲜灵活泼的形象,感情也就自然流露出来。
    四、利用板书法。
    板书是课文的精髓,感情朗读指导时,对于比较长的课文,教师可利用板书对全文进行总结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进行感情朗读指导。
    如在教学《一个苹果》这篇课文时,要对课文最后一句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我被这种出自阶级友爱的战友间的关怀激动着,迸发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由于文章较长,出现的人物较多,学生很容易掉进课文错综复杂的关系中而摸不着头脑,更不用说读出感情来了。此时,我用的是板书,如下:










    教师总结板书的时候,学生理清了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融入内心的感受,再进行感情朗读时容易激发情感。
    五、利用音像法。
    直观的东西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打动学生,有些离学生生活年代久远的课文或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在指导感情朗读时,可以用这种方法。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文章第二部分写了当年圆明园是如何辉煌,到了第三部分笔锋一转,写到了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毁灭,从而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读好最后一段,要有一种爱国情感的酝酿,而这种情感,仅仅凭文字的叙述是不够的。学完这一段后,可组织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电影的片段,把学生带到那惨痛的场景之中,然后组织讨论观后感,最后再感情朗读,学生的情感就容易被激发出来。
   六、进行赏评法。
   教师充满感情的范读,一部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运用这一方法时,教师或自己当堂范读,或让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要求学生在听朗读时,不能只“学得像”,应该体会感情,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赏评:“哪些地方读得好?为什么?哪些地方读得不好,你认为该怎样读?下面请你读读试试。”
    七、结合绘图法。
    教材中有一些古诗文,在扫除字词障碍的时候,指导学生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根据诗意画成图画。学生在揣摩和构思中,一定能进入到诗句所表达的境界中,也就能准确地表达诗句的情感了。
    八、观察插图法。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也可以帮助学生体验课文所蕴含的情感,从而进行感情朗读。
    在教学《蛾眉道上》这篇课文的第一段后,我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图文对照,扣住“所谓”、“两尺见方”、“竖”等词体会山道的“高、陡、狭窄”,再让学生对“所谓路,就是用一块块两尺见方的石板接连起来的阶梯。我们一步一步向上爬,非常吃力。停步仰望,只见石阶像一架天梯,竖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进行感情朗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实物、参与实验、进入角色等形式多样的导入方法,进行感情朗读指导。
总之,在指导感情朗读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导入技能,能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让他们真切地体会课文的情感,缩短学生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的。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