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当今社会提出了“人性化”这个口号。“人性化设计的建筑物”、“人性化鼠标“、:人性化管理”等等,从这些我们不难看出“人性化”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需要为前提的。在当今的教育界也有不少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人性化教育。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何才能在教育中体现“人性化”呢?
在教育中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多元化、复杂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想法。那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就要体现他们这种的不同要以人为本。让学生的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上来,让他们知道自己想知道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以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心需要作为前提。这样才使我们的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服务,为他们的个性得以健康发展。
本人就对人性化教学提出几种方法:
一、情景创设
情景创设就是这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一个环境,看一看当自己处在这样的环境是你会怎样做,会说些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取向进行引导。
例如,在教学《蓝树叶》的时候让学生想一想假如你在小兰的身边看到明明不愿意把绿铅笔借给小兰时你会怎样做,你又会对明明说些什么。学习《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如果你就坐在那条小船上怎样说服那个人快点捞剑。
二、代入角色
代入角色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变成是教学内容中的主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展口头表达能力。
例如在看图写话《应该帮助他们》中主要讲的就是让学生明白我们要帮助身体有缺陷和弱小的人。但是如何让他们明白到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难题,为什么需要别人的帮助呢?我在教学设计中就运用了代入角色法,让学生扮演身体有残疾的人,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同时还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切身感受。此外我还要求他们以图中所说的情景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这样不但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让课堂成了学生自由发挥的欢乐天地。这样的教学将以内容为核心的问答转化为以交际表达为核心的语言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在把自己当作残疾人或者是热心帮助别人的人,思想价值观的潜伏不言而喻。
三、肢体体现法
肢体体现法指在教学中对文中描述的某种行为进行操作尝试,用自己的身体亲自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切身感悟,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领悟到其中蕴涵的道理。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理解小蝌蚪找妈妈时的动作,“迎上去”和“追上来”两个词的意思时,我就要求学生先按照自己的理解通过肢体动作来表演,然后根据自己的表演说说它们的区别,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角色同时还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句子意思从而增强自我满足感有一种“我能行”的意识。
四、微笑教学法
微笑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在“人性化”的教育中的作用更是致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微笑以待就更能使学生的身心投入到学习上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教师通过自己的微笑把所有学生组织到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老师是作为一个朋友来倾听自己的感受。教师的角色就更好的作用于每个学生,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流的网络,使学生思接千载,信息量大大增加,同时能力获得发展。
在21世纪,学生的世界有独特的色彩和旋律。学生的个性发展越来越鲜明,学生的自我意识将越来越强烈,更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特别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让我们用新的理念,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一片蔚蓝而自由的天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