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音乐论文 >> 资源正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
【字体: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作者:冯富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汕尾市红心镇东风小学:冯富
    恩格斯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可见创造力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的是多么重要,人类正是在创造的活动中不断发展,不断前进。创造力是有创造性思维素质和创造性想象能力组成的一种高级活动能力。创造力是能力体系中的核心,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首要条件,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创造力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一、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知识视野,为培养创造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
    学生创造力培养不可能脱离各学科教学单一、独立地完成,没有学生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创造力和发展也无从谈起。小学生已有的知识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材料和工具。没有沙石、砖瓦等就盖不成大楼;没有逐年知识的积累、不能将已有的经验作为创造思维的材料就建不起创造力这座高楼大厦。 
    学生作文难,是许多语文老师头疼的事,究其根源,还是学生观察、积累不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小学生是一个初学者。如果教师能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多进行知识积累,多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会自主探究,就有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一位优秀的教师曾设计了一套系列训练方法。她在学生二年级时要求每位学生建立一本“浪花集”,组织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每天写一个佳词,一个优美的句子,每日进行背诵成语,佳词佳句的训练;二年级的下学期要求学生每天用一两句话,两三句话记下当天所听、所见、所想;三年级要求学生每周写两个片段;四年级要求学生每周写两篇短文,每周背诵两首古诗,让学生知道它的大致意思……在这项序列训练中,按不同年级、不同阶段,渗透教学写作知识,古诗文知识。这本从二年级开始的“浪花集”到四、五年级已变成作文的材料仓库,有了前几年的大量积累,加之平时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到五六年级学生已能出口成章,落笔成文,能写出构思巧妙,立意较新,较有独创性的作文了。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时,一定要认识到知识、技能是学生创造力的坚实基础。 
    二、营造宽松的氛围,还自由给学生,鼓励学生创造思维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早就提出过儿童的六个“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这些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出了较明确的、较具体的要求,那就是:营造宽松的氛围,把学生的自由还给学生。 
    愉快教学是营造课堂气氛的最佳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上课时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往往坚持不到一节课就感到疲劳,老师如果能在课上使用一两分钟配有优美乐曲的教学手段,会使学生消除疲劳,心情愉悦地继续学习。比如,教师可以设计有游戏性或竞赛性质的练习题,让学生表演,在玩中学,乐中学,也在学中玩。这样在轻松的没有负担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将能最大限度地开动脑筋,发展创造性思维。 
    教师良好的教学素质是营造宽松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者的喜怒哀乐、言谈举止对学生有重要影响。教师严肃的面孔、生硬、指责的语言,会使学生紧张、惧怕;而亲切和蔼的面容,自然、生动的语言,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轻松,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达到新颖、独特的创造性思维结果。 
    三、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发展
    情境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它是在课堂上充分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再现教材中的形象或激发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展开想象的教学。如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时,运用长安街上的满头银发的老奶奶、一对青年夫妇,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的一组特写镜头的投影,加之总理灵车通过长安街缓缓前进的电视录像,迭合哀乐再现了那与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水到渠成,此时教师再抓住这一时机,激发学生想象总理生前与人民群众在一起的情景,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便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除用画面再现情境,还可以用生活实例展示情境,用表演体现情境,用语言描述情境。情境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通过情境的创设,可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得到发挥,同时还可能使学生受到感情的陶冶。 
    四、参与课程改革实践,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创造力产生一个飞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开展自办小报活动,从刊头设计,栏目内容、排版、美工、摄影等方面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各方面获取信息;让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宣传,保护珍稀动植物宣传;进行社会调查,访问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让他们去自主探究。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既锻炼了学生,使课程改革要求培养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又会使学生的创造力产生一个新的飞跃。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