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B)
| |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的例题及“做一做”. 教学目的 1.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2.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3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1.电脑演示: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进行套圈比赛,它们邀请大家做小裁判,大家愿意吗? 第一次套圈结果:小兔8个,小鹿7个,小象8个.第二次套圈结果:小兔6个,小鹿9个,小象4个(电脑演示出示具体数量). 请同学们赶快算一算,谁是冠军? 2.我们请同学们也来进行一个夺红旗比赛,看谁能得到冠军(电脑演示)? 20+15 16+50 20+(7+5) 30+(5+5)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直观操作. 引导学生摆小棒计算7+5,并请学生说明摆的思路、过程. 2.教学例题:27+5 (1)学生操作(摆一摆),尝试口算. 27根小棒是几捆零几根?看算式,是让我们在2捆零7根的基础上加几根? 操作:同桌两个同学互相交流、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提问:要把两部分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不用数的方法,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教师鼓励不同的想法. 想法①:把27分成20和7,7加5得12,20加12得32. 想法②:把5分成3和2,27加3得30,30加2得32. 想法③:把7分成5和2,25加5得30,30加2得32. (3)学生比较;你喜欢怎样算?(说一说) (4)电脑演示:请学生边看边说算法. 请学生讲一讲.有的不完整,有的不正确,有的甚至有错误,教师要将计算方法讲解清楚. (5)师生小结,抽象概括,明确算法. 教师: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和同学们的讲述,大家想想,计算27+5应怎样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讨论,然后再指名说说.学生讲述后,教师把学生所讲的、所想的和算的过程一边重述,一边在算式下面标划,书写出来. “计算27+5时,先算个位数加个位数,7加5得12,(用红粉笔把7和5连起来)再算20加12得32.” 板书: 27 + 5 = 32 让学生看着上面的图式,再说一说口算的方法和过程,然后提问:“27里只有2个十,加上5以后,为什么得数里多了一个十?” 提问:“刚才我们口算27加5时,先把哪位上的数相加?个位数相加后再算什么?” 3.及时仿做,巩固算理算法. (1)出示5+35 让学生独立做,然后提问:“这道题怎样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5应该和35哪位上的数相加?为什么?”“5加35得多少?得数中十位上的数怎么比加数35十位上的数多了1?” (2)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订正时,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加深理解,形成技能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例题和复习题,回顾本节所学内容,总结计算方法.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能给今天所学的内容起个名字吗? (2)两位数加一位数应该怎样计算?得数十位上的数为什么比加数十位上的数多1? 教师小结并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3)教学儿歌. 相同数位要对齐,再从个位数加起. 个位满十别着急,请向十位去进一. 2.练习十六第2题,请个别学生说说算理. 3.对比练习:说出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 42+3 5+23 71+6 2+63 42+8 5+29 71+9 8+63 4.□里可以填几? (1)不进位加法: 45+□ 7+2□ (2)进位加法: 45+□ 7+2□ 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打基础的. 本节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比赛开始,复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整十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既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准备,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导入新课时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利用旧知识进行过渡,新课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为突破重点,难点做好了准备.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各种不同的思维过程的交流提供机会,不单一、固定地限制思维,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为把知识变成技能还设计了相应的儿歌,紧扣教学内容,把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使学生听起来悦耳,记起来方便.练习部分以书上习题为主,并辅之以轻松的形式.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既强化了新知,又提高了兴趣.真正做到课虽终而趣尤浓. 人民教育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